谈东北锡伯族灯官秧歌的挖掘整理与思考

2015-07-12 12:25:09王营营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30024
大众文艺 2015年17期
关键词:锡伯族秧歌整理

王营营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30024)

谈东北锡伯族灯官秧歌的挖掘整理与思考

王营营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30024)

锡伯族是中国56民族之一。由于历史原因,该民族现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与沈阳沈北新区。由于受到多民族文化的冲击,沈阳锡伯族自身原有的民族文化逐渐消失。1983年全国进行民族民间舞集成的挖掘工作,魏云兴老师发现灯官秧歌线索,并开始挖掘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编导出的灯官秧歌既符合锡伯族的民族特色,又具有很高的民众娱乐性,并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本文根据实地走访访谈,记述了灯官秧歌的历史与魏云兴老师挖掘整理舞蹈的经历过程。

东北;灯官秧歌;挖掘;整理

一、灯官秧歌的历史与重现

锡伯族灯官秧歌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朝康熙44年(公元1705年),举人杨锡恒所写的《艾河元夕词四首》中,就记述了瑷珲地区正月十五夜扮灯官的民俗及其盛况。其他如方登峰的《灯官曲》和地方史《奉天通治》中,也有相关的记述,而现在沈北新区锡伯族的灯官秧歌表演,其形式则与这些记载完全相符。

1983年,全国开始进行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工作,省市有关部门要求重点挖掘锡伯族的民族民间舞蹈。就是在此时,作为沈北新区文化馆职员的魏云兴老师发现了“灯官”的线索,并对它开始进行了深入挖掘。

二、灯官秧歌的舞蹈结构分析与挖掘整理

灯官秧歌是在锡伯族人民当中流传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属于秧歌舞种类,原有7人表演,有灯官、灯官太太、丫鬟和轿夫等扮演者。在早年的沈阳地区,每逢正月十五晚上,家家户户花灯高悬,灯官坐着独杆轿(一根扁担),在太太、丫鬟的伴随下,到处赏灯观景,一路上欢天喜地,载歌载舞,既活泼大方又风趣逗人。太太手持团扇不停的扭逗,她的表演幽默泼辣,既有达官富人的风度,又显露出乡姑村妇的风情。丫鬟则手持宫灯前方引路,顽皮好逗,围着毛驴边舞边唱,与灯官和官太太不停的嬉闹,忘却了昔日在主人面前的拘谨和恭敬。四个轿夫,两人在前后抬轿,两人则在左右相随,配合灯官的表演,随轿移动,不时前跳后跃、时起时落,做出很多惹人发笑的动作。至于人物的扮相,灯官为戏剧中的三花脸,属丑角,灯官太太则为彩旦。他们逗人的扮相加之滑稽的表演,给灯官秧歌加深了浓郁的乡土喜剧色彩。

灯官秧歌风趣火爆,音乐也明快喜人。曲调为锡伯族的民间小调和东北秧歌的各种曲牌,如《句句双》、《满堂红》等十多个曲牌,因此深受东北地区各民族的喜爱。

灯官秧歌的服饰与道具,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灯官身穿清朝官服、顶戴花翎,官太太身穿棉袄,丫鬟身着旗袍,轿夫则着马褂、蹬长靴、头戴礼帽,服饰与其他民族有明显的区别,给人以粗犷明快之感。从道具上看,活毛驴、长扁担、鞭子等,都有草原民族的特点,充分体现出锡伯族人善骑好猎的生活方式。

1991年9月,文化部在沈阳举办“首届中国沈阳秧歌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魏老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重新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性编排。首先,把灯官一组七个人物,改成四组,人数增加到了三十人,四个灯官同台献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灯官会。整个舞蹈有分有合,既有群舞又有独舞,包括女群舞、男群舞、混合舞。另外,对扁担进行了改造和装饰,使其新颖别致,灯官坐上去表演后,给人以奇妙生危之感。太太骑得活驴改为跑驴,因而扭浪起来方便灵活,丫鬟和轿夫遥相呼应、时起时伏。全舞共分为三部分:选灯官、灯官上任、灯官观灯。这使得整体上段落清晰、内容丰富,情节上更加具有娱人性。

由于灯官的历史久远,产生于旧社会,所以必然在形式上和内容上会存在某些粗俗或者不健康的东西。故此,魏老师在编排整理的过程中,删去了撩长裙、摸小脚等不健康的内容,但在继承和创新的过程中,把锡伯族的民间娱乐游戏融入到舞蹈中来,如:抓嘎啦哈、磕老头、骑长驴等。这给灯官秧歌增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因此有耐人寻味之感。

为了渲染秧歌气氛,魏老师对唱秧歌中的唱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唱变成了数板:“说灯官也是官,正月里管三天,专管民间不平事,不做贪官做清官。”一语道破了舞蹈的主题。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突出主题,还制作了五谷丰登四盏宫灯牌,并配以各式各样的谷物、水果等,在舞蹈中反复出现。当舞蹈即将尾声进去高潮时,两盏巨型串灯凌空升起,并带有一副对联,上联:风调雨顺千家乐,下联:国泰民安万户欢。这一场面充分反映出锡伯族人民淳朴执着的思想情感。这时众轿夫抬起四个灯官搭起叠罗汉,从两盏灯中间出现,将五颜六色的彩片洒向观众,接着手帕、扇子、灯笼舞成一片,灯官会在五彩缤纷中结束,给观众带来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整理后的灯官秧歌,则注重强调一下一些特性。

1.民族性。灯官秧歌采用扁担、毛驴、鞭子等,这些道具都和锡伯族游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服饰也没有脱离民族习惯。特别是舞蹈动作,彪悍有力,常有骑马蹲裆、踢踏步,手掌经常拍打胸部或者对拍,口内时而发出嘿嘿的喊声,舞蹈起来犹如骑马驰骋疆场,给人以奋进之感。

2.戏剧性。大多数广场艺术,都是以激情舞蹈为主,越热闹越好,让观众看了产生激情就算完成任务,例如高跷、花鼓、龙灯等。而灯官秧歌除了以上特点之外,同时还具有浓郁的色彩性,舞蹈中的人物表演的栩栩如生、滑稽可笑、异彩飞扬。迷人的舞蹈情节使人流连忘返,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自娱性。作为广场艺术,本身就应该具有自娱性,观众既喜欢看,还容易学。灯官秧歌除了灯官在轿上的有些技巧外,其他的舞蹈动作和表演,与东北秧歌大体相同,群众容易接受。因此,灯官秧歌深受东北锡伯族人民群众的欢迎。

三、结语

自1983年灯官秧歌被挖掘出来,经1991年的整理创作至今天,已经先后参加了许多重大活动,并在一些重大的比赛中赢得了多项荣誉。已成被辽宁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专业人员的辛苦付出之下,逐渐的形成了民族的代表品牌。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先人遗产,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要靠各方面的努力都未必能保护继承好的工作。所以,想让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艺术形式,能尽可能完好的保存继承下来,还要靠政府、民间艺人、艺术专家、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灯官秧歌这一民间艺术绽放异彩。

王营营,男,山东省东营市人,1989年10月出生,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文化学。

猜你喜欢
锡伯族秧歌整理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6:00
富平村里唱秧歌
昌黎地秧歌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26:42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7:19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把咱的秧歌扭起来
让他阳光地活下去:记锡伯族“老关工”张忠文
中国火炬(2010年5期)2010-07-25 07: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