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燕萍,李 翊,杨 光,王玲姝△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学的发展,腹部手术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手术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病痛,但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也是一个世界关注的问题。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是由于手术、麻醉、长期禁食及卧床等导致术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排气排便困难或腹泻等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状[1],是普通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胃肠以及胆道系统疾病手术后尤为常见[2]。它将延长住院时间,不仅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浪费了医疗资源,更有可能引发营养障碍、伤口愈合不良、菌群失调、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3]。
针刺作为独具特色的中医外治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广泛的适应性,操作方法简便易行。足三里穴在调整胃肠功能方面有着公认的良好疗效。因此,笔者通过招募我院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针刺足三里治疗,并与未实施针刺的手术患者进行对比,评价针刺足三里穴对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全部60 例受试者来自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由妇科医生确诊并实施手术治疗。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方法,借助随机数字表生成60 个随机数字,并放入不透光密封信封保存。将符合研究标准的受试者按照手术顺序分配信封,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治疗组年龄(37.43 ±7.67)岁;对照组年龄(38.21 ±6.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术后无排气排便,无阵发性绞痛,无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
①年龄18 ~65 周岁住院患者;②具备手术条件且接受了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③术前肠胃功能正常,未长期服用胃肠动力药;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①恶性肿瘤患者;②自身存在严重影响胃肠动力的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减退,免疫缺陷,肠寄生虫病,外伤致T5及以下骨折可能引起内脏运动神经损伤者;③严重心、肺、肾、血液系统功能异常和精神病患者;④不配合治疗方案的患者;⑤过去1 个月内曾服用过胃肠动力药或做过针灸治疗者;⑥孕妇或妊娠者。
①术后12 h 内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有严重感染者;②术后采用其他促胃肠动力恢复的治疗手段,如灌肠者;③不能坚持完成疗程,自行退出研究者。
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常规禁食和胃肠减压,并抗感染和电解质补液治疗。
基础治疗同对照组。除常规基础治疗外,术后2 h内选取足三里穴位针刺治疗。患者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使用规格为0.25 mm ×40 mm 的天协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天协针灸针器械有限公司生产),刺入皮下1.2 寸,行平补平泻手法,每次行针约2 min,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2 次,患者向科研护士报告排气排便均已出现后停止治疗。所有针刺治疗均由一位从事临床针灸工作5 年的针灸医生完成。
主要结局指标:①术后首次排气时间;②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次要结局指标:不良反应。
所有观察指标由科研护士进行采集和记录,并对统计人员设盲。
全部数据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均数±标准差(¯x ±s),采用成组t 检验。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全部60 例患者均完成试验,无一剔除或脱落。60例妇科女性患者均行开腹手术,手术部位均在下腹部。其中13 例子宫切除术(包括次全子宫切除术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16 例输卵管开窗术,31 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类型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手术类型比较
3.3.1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上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治疗组首次排气时间小于48 h 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针刺足三里穴对术后排气有改善作用。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n 首次排气时间(h)首次排气时间<48 h的患者(n)治疗组 30 47.68 ±24.23* 13(43.33%)*对照组 30 65.70 ±22.53 2(6.67%)
3.3.2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上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小于72 h 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针刺足三里穴对术后排便有改善作用。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组别 n 首次排便时间(h)首次排便时间<72 h的患者(n)治疗组 30 70.42 ± 24.17* 17(56.67%)*对照组 30 89.56 ±37. 34 8(26.67%)
3.3.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是平稳渡过围手术期的关键环节,对术后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4]。本研究对接受常规腹部手术的妇科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采用最直观的反映胃肠运动功能恢复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患者接受相同的术后常规护理,对治疗组的患者统一取穴,运用同样的平补平泻手法使患者得气并留针。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具有良好的恢复胃肠运动功能的效果。
中医认为,手术是人体为金刃所伤,直接损伤胃肠,失血伤津,破气留瘀;术前和术后禁食,术后制动卧床,使得脾胃虚弱。脾气虚则脾升不健,胃气虚则胃降不和,脾胃升降失司,脏腑运化失调。《素问·五藏别论》曰:“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海而不藏”、“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机体气机阻滞,机体气机不畅,因而导致腹胀、恶心等症状产生;更甚者,气机郁滞导致无力摄血,血瘀于内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腹部手术术后肠梗阻发生率20%,腹腔粘连发生率高达90%,其中40%以上引起粘连性肠梗阻[5]。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的合穴和下合穴,可健脾胃、调气血,为腹病第一要穴,居四总穴歌之首“肚腹三里留”。《灵枢》载:“肠中不便,取三里。”针刺足三里穴对肠胃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治疗一切肠胃病。有研究表明[6-7],足三里穴能增加迷走神经的活性,使得迷走神经的电传导灵敏度增加,继而对胃的电活动、胃排空、降低胃酸分泌以及增加血清胃泌素含量发生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进而达到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
总之,针刺足三里穴操作简单,且无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 虎焕焕.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术后腹胀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3057
[2] 刘辉,孙玉勤.我国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回顾与展望[J].护理学报,2008,15(5):15-17
[3] 陈志强.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辨证论治策略[C]//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广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2012:56
[4] 周晴晴.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82
[5] El-Borolossy K. The potential constipating effect of tramaelolhydroclonde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in compariscon to morphine[J].7th World Congress on Pain,1993(7):22-27
[6] Liu JH,Yan J,Hu JM,et al.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gastric myoelectric activity and substance P in the dorsal vagal complex of rats[J].NeurosciLett,2004,356(2):99
[7] Ouyang H,Yin JY,Wang ZS,et al.Electroacupuncture accelerates gastric emptying in association with changes in vagal activity[J].Am J Physiol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2,282(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