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刺法治疗急性肩周炎50 例

2015-07-11 02:58:58王孝艳张轶鸣贾延涛吴继开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内旋阳陵泉肩部

王孝艳,张轶鸣,贾延涛,王 慧,岳 全,吴继开,陈 斯

(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653100)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部疼痛、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故在临床上对肩周炎的治疗宜早期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预防粘连。针灸治疗肩周炎是目前国内所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了寻找更好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笔者采用恢刺法针刺阳陵泉、阿是穴与常规针刺治疗对急性肩周炎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自2013 年11 月~2014 年9 月期间,收治门诊患者急性肩周炎1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 例。其中男性47 例,女性53 例;45 ~49岁之间42 例,50 ~59 岁之间的58 例;病程最长1 周,最短1 天。均符合2010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 个专业95 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①恢刺阳陵泉:在患肩侧阳陵泉进针,予局部常规消毒后,取0.3 mm×40 mm 的不锈钢毫针,以90°角垂直进针,快速刺入皮下,针刺入穴后,由浅入深,边进针,边行捻转泻法,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捻转毫针的同时嘱患者作患侧肩关节最大限度的活动,尽力外展、上举、后伸、内旋等运动;之后变换角度与方向,以15° ~45°角度刺入约0.5 ~1寸,继续行捻转泻法,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继续嘱患者作患侧肩关节最大限度的活动,尽力外展、上举、后伸、内旋等运动;依此法完成4 个方向的操作。②恢刺阿是穴:将患侧肩关节尽量放松,医者在其患侧肩关节附近触诊,寻找压痛点,选取最痛的一个点,作为进行针刺治疗的阿是穴。阿是穴予以常规消毒后,取0.3 mm×40 mm 的不锈钢毫针,以90°角垂直进针,快速刺入皮下,针刺入穴后,由浅入深,边进针,边行捻转泻法,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然后将针退至浅层,不出针,让患者做肩关节轻微的外展、上举、后伸、内旋等运动;活动结束,将针体倾斜,变换方向,以15° ~45°角度刺入约0.5 ~1 寸,继续行捻转泻法,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之后再将针退至浅层,不出针,再让患者作肩关节轻微外展、上举、后伸、内旋等运动;依此法完成4 个方向的操作。针刺结束,留针20 min 出针,按压针孔,完成治疗。每日1 次,7 天为一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上述同型号毫针行常规针刺手法,针刺肩髎(患侧)、肩前(患侧)、臑腧(患侧)、外关(患侧)、合谷(患侧),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每日1 次,7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肩周炎的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变。

3.2 观察指标

3.2.1 肩部疼痛变化观察 运用国际上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即VAS 疼痛评分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进行积分计算。

3.2.2 肩关节活动范围变化观察 采用《颈肩痛》(周秉文主编)推荐的肩部活动功能评定指标,即使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肩关节内旋和外旋的角度,摸背实验和摸口(耳)实验,将以上4 项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

3.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过2 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第7 天、治疗后第14 天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3.4.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内旋、外旋、反手摸背、摸头耳及该4 项评分总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第7 天、治疗后第14天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内旋、外旋、反手摸背、摸头耳及该4 项评分总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评分比较

4 典型病例

钱某某,女,57 岁,因举臂脱衣用力不慎致左肩关节疼痛2 天,症见:左肩关节疼痛,痛处拒按,夜间痛甚难以入眠,右上肢上举及后背等活动明显受限,精神痛苦,胃纳一般,夜寐差,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中医诊断:漏肩风(瘀滞型);西医诊断:左肩关节周围炎。予恢刺法治疗,患者经治疗1 次后左肩关节疼痛有所缓解,活动有所改善;治疗3 次后疼痛明显减轻,活动轻度受限;连续治疗1 周后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5 体会

恢刺法属于古刺法“十二刺”之一,为刺筋之法。《灵枢·官针》记载:“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灵枢·官针篇第七》注释:“恢:大也。傍之举之前后:谓直刺入郗。转针头从旁挑举其筋也。不刺筋而刺其旁。必数举其针。或前或后。以恢其气。则筋痹可舒也。”可见,恢刺法的操作特点是:进针后,提插行针,得气后提至浅层,改变针刺方向,或向前、向后、向左、向右进行针刺,以舒解筋部拘挛。其多向刺,可扩大针刺范围从而疏通经气;而针刺得气后提至浅层又可引邪外出[3]。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灵枢·经脉》篇记载:“胆足少阳之脉,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足少阳胆经多联络骨节,而筋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筋者,皆属于节”。另外,足少阳胆经外经病为:肩痛,胁痛,腰腿痛,下肢痿痹……而合穴乃经脉之精气汇聚之处,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阳陵泉可疏调足少阳胆经之经气以治疗肩痛。《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曰:“筋急,阳陵泉主之”,故阳陵泉为治筋病之要穴,功可协调阴阳、调和气血,以除筋疾。阿是穴即“以痛为腧”,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如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峰下缘、肩胛冈上缘、小圆肌上缘等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此即阿是穴。取阿是穴治疗肩周炎,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循环、舒缓筋脉而滑利关节[4]。

笔者采用恢刺阳陵泉和阿是穴治疗急性肩周炎,重在缓解肩部筋脉拘急,强调了肩周炎早期治疗的立足点在于缓解疼痛及改善关节活动并重。恢刺法面积较大,较大限度地加速了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可加快局部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物的吸收,从而缓解肩部疼痛[5]。恢刺法治疗本病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打破临床上肩周炎易出现的“炎症渗出-粘连形成-疼痛加剧-肌肉萎缩”进展过程,有效预防肩关节粘连的发生。此外,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中“闸门控制”学说,首先用恢刺法先行针刺阳陵泉,犹如打开肩部筋结之“开关”,再行针刺阿是穴,可以让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在此基础上,配合患肩全方位运动,通过针刺与现代解剖学原理的结合,在疏通病所局部经气的同时,使痉挛的筋肉得到松解,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的吸收,从而缓解疼痛[6]。

[1] 杜元灏,石学敏.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1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第3辑.北京:北京市卫生局,1997:141-142

[3] 马元.《灵枢·官针》刺法探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5):404-407

[4] 赖雪燕,叶敏,祁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三大特色选穴方法[J].西部中医药,2014,27(6):71-73

[5] 王峥.恢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8):471

[6] 李里,沈敬崑,章薇.恢刺配合巨刺运动针法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32-34

猜你喜欢
内旋阳陵泉肩部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河南中医(2021年6期)2021-04-17 20:28:04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热爱跑步要当心过度足内旋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2018年9期)2018-09-10 23:18:55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幸福家庭(2018年2期)2018-02-07 00:23:59
四个小窍门轻松缓解肩部疲劳
幸福家庭(2017年2期)2017-04-18 10:13:18
足弓的秘密
儿童乒乓球启蒙训练中肩部损伤与预防
13例伴有垂直运动异常的知觉性外斜视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