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铭,马 晖,李芝慧
(1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610041;2.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5)
肩周炎是发生在肩关节囊、滑液囊、肌腱及肩周肌肉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肩关节内外粘连、关节活动不利,主要表现为肩痛和功能活动障碍[1]。笔者在2012 年4 月~2013 年3 月期间采用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本病40 例,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按照纳入标准将我院门诊80 例肩周炎患者依就诊先后顺序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40 例。治疗组男15 例,女25 例;年龄在41 ~60 岁之间,平均为(51.27 ±2.34)岁;病程1 个月~1.8 年,平均为(1.04 ±0.17)年。对照组男18 例,女22 例;年龄在43 ~59 岁之间,平均为(52.32 ±1.01)岁;病程2个月~2 年,平均为(1.11 ±0.4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
①多见于中老年人,有感受风寒湿邪、创伤或劳损等病史;②肩部压痛、疼痛及放射痛,夜间加重,夜不能眠;③肩关节活动障碍,内、外旋受限,举臂至头顶困难,患者不能梳头;④肩关节X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⑤排除挫伤、脱位、骨折急性创伤、冠心病、颈椎病。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近期未接受其它方案治疗;③年龄在60 岁以下;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患有严重免疫缺陷、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或血液系统疾病等;②不合作或精神病患者;③由肩部感染性炎症、风湿性关节炎、结核、痛风等所致的肩痛及功能障碍;④对熏蒸药物有过敏史或局部皮肤破损者。
治疗后指导两组患者均回家进行适量、循序渐进的肩关节自主功能锻炼,如蝎子爬墙、甩手锻炼、弯腰晃肩、划圈摆臂、体后拉手等运动,每日早、晚各1 次,每次20 min。
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每日1 次,1 个疗程为10天,休息3 天后进入下一疗程,2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1.1 电针治疗 选穴:主穴为阿是穴、肩前、肩髃、肩贞穴;配穴:疼痛在阳明经加合谷、臂臑穴,在少阳经加中渚、外关穴,在太阳经加后溪、天宗穴,多经病变综合取穴。操作:患者健侧卧位,主穴每次必取,配穴则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选取。充分暴露针刺部位,穴位以75%酒精常规消毒,取用华佗牌0.35 mm ×40 mm的一次性针灸针垂直进针,提插捻转得气,选4 个主穴接上海华仪G6805-A 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 。
2.1.2 中药熏蒸治疗 患者取坐位,采用杭州立鑫LXZ-200S 智能型中药薰蒸仪,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20 g、牛膝15 g、乳香10 g、桑寄生20 g、桂枝15 g、红花10 g、赤芍15 g、没药10 g、桃仁10 g、艾叶15 g。每日1 剂,将从煎药室取回的已煎煮成600 ml 的一袋药,加入开水稀释成1200 ml 倒入治疗仪药槽内,接通电源,将治疗仪喷气口对准裸露的患肩薰蒸,保持距离为25 cm。每次30 min。
单纯采用电针治疗,方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
3.1.1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3]采用VAS 评分评定患肩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无痛为0 分,最剧烈疼痛为10 分,数字越大,疼痛程度越强。
3.1.2 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4]按照规范的测量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ROM 进行评定。
3.1.3 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采用改良Barthel 指数(MBI)[4]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对患者吃饭、穿衣、修饰、用厕、控制大/小便、转移等10项日常活动的独立程度进行评分,100 分为满分。
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好转: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 <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6.87 ±0.65 2.01 ±0.25①②对照组 40 7.23 ±0.47 3.94 ±0.63①
由表2 可见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且治疗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提示两组都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且治疗组改善疼痛优于对照组。
3.4. 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ROM 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ROM 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 <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 <0.05。
肩关节ROM治疗组(40 例)对照组(40 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前屈 92.6 ±16.8 161.0 ±16.5①② 91.4 ±14.2 144.7 ±16.7①后伸 14.3 ±6.1 49.6 ±7.5①② 17.8 ±6.2 39.8 ±7.5①外展 77.3 ±18.8 160.8 ±25.4①② 78.9 ±21.1 145.3 ±28.3①内旋 27.5 ±12.5 68.6 ±14.4①② 30.2 ±6.9 58.6 ±10.5①外旋 26.3 ±11.2 70.7 ±12.6①② 31.2 ±13.8 62.7 ±13.8①
由表3 可见两组治疗后肩关节ROM 较治疗前均有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且治疗组的肩关节ROM 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两组都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且治疗组改善肩关节功能效果优于对照组。
3.4.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比较(±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 评分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 <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 <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52.43 ±13.21 78.46 ±17.78①②对照组 40 50.56 ±16.32 66.73 ±14.98①
由表4 可见,两组治疗后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且治疗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两组都能明显提高患者ADL,且治疗组改善ADL 效果优于对照组。
3.4.5 两组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晕针、皮肤过敏、烫伤等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电针联合中药熏蒸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好。
肩周炎是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粘连,引起肌肉挛缩,致使盂肱关节功能活动严重受限,而局部炎性反应引起肩部疼痛,加速了肩部软组织的粘连及纤维化,使病情进一步加重[6]。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关节滑膜水肿及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肿胀等;粘连期为腱鞘、关节囊、韧带等组织渗出机化[7]。祖国医学称肩周炎为“冻结肩”、“五十肩”等,属于“痹症”范畴。人到中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或因外伤、劳损,风寒湿邪趁虚侵袭,导致肩部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不通而发病。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的理论,治疗当以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活血通络为主。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本研究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行采用局部与远端取穴相结合,选取“肩三针(肩前、肩髃、肩贞)”与阿是穴为主穴,配以手三阳经穴以达到既可疏通经脉之气、直接刺激病灶,又能缓解肩部肌肉痉挛、消除局部粘连的作用[8]。电针是在针刺的基础上加以电刺激,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组织营养;还可升高痛觉阈值,抑制痛觉传导;而频率快慢交替的疏密波使肌肉产生节律性的收缩,能够消除炎性水肿、缓解肌肉痉挛[9]。
独活寄生汤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的功效;中药熏蒸将药物与温热相结合,通过熏蒸患肩,借助热力和药力透过皮肤共同作用于机体,促进气血通畅,脉络调和;还能加快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消散局部淤血和炎症,缓解或解除疼痛[10]。本方重用温经活血之品以加强缓急止痛效果,中药有效成分经煎煮溶出,通过熏蒸仪蒸汽透过皮肤吸收直达病灶,合并熏蒸热力可使痉挛肌肉松解,缓解挛缩引起的疼痛,并可减轻组织表面水肿、消肿止痛。中药离子通过皮肤的吸收、扩散进入体内,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减少了毒、副作用,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本病。运用电针、中药熏蒸二者有机的结合,达到温经散寒、除湿止痛的目的。
在治疗期间嘱患者应注意肩部保暖,避免过劳及外伤,每日进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自主功能锻炼可以通过上肢肌肉的运动,松解肩部组织粘连,活血消炎止痛,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步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长期坚持有利于巩固疗效,同时起到肩周炎一级预防作用[11]。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疗程后,两组VAS 评分、肩关节ROM 和改良Barthel 指数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的治愈率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的治愈率50%、总有效率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电针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具有协同作用,可安全、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部功能活动和提高ADL,配合自主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周炎的康复,预防复发,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长杰.肌肉骨骼康复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77
[2] 南登昆.康复医学[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9
[3] 宋文阁.实用临床疼痛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7-28
[4] 王玉龙. 康复功能评定学[M]. 2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6-298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6] 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4
[7] 方伟玲,刘明辉,王重,等. 蜡疗联合超短波及手法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2):118-120
[8] 程远钊,曹永贺.痛点针刺结合于法松解治疗肩周炎60 例[J].中国针灸,2009,29(8):680
[9] 徐蕾,李志强.电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3 例[J].中国正骨,2012,24(7):64-65
[10]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5
[11] 龚泽辉,龙宝珠,周朝蓉,等. 自我训练对肩周炎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5):362-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