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怡
一、 从培养学生的字感入手
指导学生识字时,不仅要让学生把字记住,更应该引导学生感悟汉字的美,在识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1. 字感从体会汉字之美开始。如“川”字,只有三笔,笔画虽少,却把河流那种流动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笔的不同之处,结合河流图,通过河流水势的起伏,感受“川”字三笔布局的精妙,体味汉字造字的独特。
2. 字感在故事阅读中深入。包括绘本、儿歌、童谣等阅读启蒙读物,形象的历史故事,也是培养学生字感的好材料。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仅仅认识一些字是不够的,要通过一些事例,让同学们体会到识字的重要性。学生能自主读书,才能真正体会到识字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可以不用家长每天给自己讲故事了。反过来,自己还可以绘声绘色地给爸爸、妈妈讲故事,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课堂上多样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了,同学们越来越喜欢上语文课,越来越喜欢阅读了,自然认识的字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 从教授识字方法着眼
1. 看一看——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己观察、分析思考、掌握规律。比如,在教学《掌声》一课中的“愿意”和“热烈”两个词语时:比如“愿意”(卡片出示词语),大家看“愿意”这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有一个心字底。”对呀,发自内心地想去做某一件事,就是“愿意”。又比如“热烈”(卡片出示),大家观察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是四点底。”是的,下面的四点底就是由“火”字演变而来,可见,鼓掌的人都有火热的内心。谁再来读一读这突然爆发出的热情似火的掌声?真是热烈持久啊,让我们也把热烈持久的掌声送给她。这样看思结合才能识好字。
2. 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动作能力。一篇课文往往有近十个生字需要识记,如此大的识字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他们的手势、肢体来表现汉字,帮助记忆。如,学习“大”字时,启发学生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身体来展现这个“大”字吗?学生经过思考后,纷纷展开双臂,伸开双腿,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手、脚伸得长一些。做一做动作,促使学生的大脑对生字进行分析综合,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不仅识字效率提高了,而且还发展了学生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3. 编一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顺口溜琅琅上口,又通俗易懂。以往经常是教师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后来,我也尝试着引导学生参与编说顺口溜。如教学“驾”字时,我先说一个例子:有“马”来“驾车”。让同学们换偏旁编儿歌。同学们纷纷说道:“有‘木是‘架子,有‘衣穿‘袈裟,有‘草吃‘茄子。”学生主动去寻找形近字之间字形的区别,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锻炼。而且顺口溜生动形象,避免了识字的单调乏味。
4. 寻一寻——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低年级教材,老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比如,《金子》一课中,学习“蜂拥而至”这个词语,教师提问:“生活中你见到过‘蜂拥而至的现象吗?”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完美地作答。教师教学完“甘”字后,又让学生把“甘”字送回课文,再来读一读“不甘心”,具体体会这个字在语境中所承载的意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生活识字比赛,这样,学生就会留心道路旁的广告牌、路标、单位名称、标语等,这些都是学生随时可以利用的识字资源,既扩大了识字量,又巩固了课内所认的字。
三、 字感由写好字深入
1. 掌握读帖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读帖的方法尤其重要。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部件高低不同、宽窄有别,要注意具体分析,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在教学中要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反复地训练,根据字形的难点,坚持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也能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地书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正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然后是观察基本笔画,如果一个字中“横”画较多,这么多横应该怎样处理,比如起笔、长短、间距等。有些字是有相同部分的,比如,“扮”和“盆”字都有“分”字,而“分”字又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此时的写字技巧和字体摆放都是不同的,让学生对其进行比较,才能更好地由部分到整体地掌握字形。
2. 及时进行评价与反馈。学生书写完生字后,教师要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导后,对原有的字进行再加工,再进行反馈,并进行有效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写字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