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亚宁
基层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当前,面对新常态下基层工作环境、对象和范围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需要。切实抓好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贴近群众谋创新,着眼发展谋创新,紧盯问题谋创新,力求创在点子上、新在关键处,不断增强工作生机活力。
充实基层队伍,解决“上强下弱”问题。应摸清基层队伍现状,找准改进的切入点、突破口,完备工作机构,加强人员配置,做到因事设编、有人干事。应积极做好人才的“内挖”、“外引”工作,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敢干事的人有空间,让干成事的人有舞台,不断激发基层工作活力。应强化人才培养锻炼,全方位提升队伍素质,注重精神上“补钙”,业务上练就“几把刷子”,增强与群众打交道的真本领、为群众服务的硬功夫,多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
夯实基础阵地,解决“头重脚轻”问题。应强化基层思想阵地建设,密切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思潮及其主要活动,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立主导、聚共识,有效地加以引领和整合,决不给错误的东西提供渗透的机会。应加强基层网络阵地建设,全力抓住网上舆论工作这个重中之重,依法依规管理,努力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引领,让网络空间的正能量更加充沛。
落实基本需求,解决“眼高手低”问题。应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主动走下去、深进去,多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心贴心沟通,让群众敞开胸怀、畅谈心声。应甘当学生、以众为师,一切工作让群众评判、由实践检验,紧贴群众、引发共鸣。应大张旗鼓地面向基层开展正面宣传,理直气壮批驳负面信息,特别是散播于基层的反动言论,帮助群众划分是非界限、澄清模糊意识,牢牢把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
汇入基层生活,帮助群众在心理上“解闷”。应充分反映群众的真实愿望,充分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场景,充分反映基层全面深化改革的真实做法,把百姓当主角,让群众被重视、有获得感。应饱含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开展基层工作,不断用群众的观点、群众的眼光、群众的思维、群众的做法来丰富充实各项具体工作,使广大群众在识有所用、力有所及中主动参与进来。应把银屏、镜头和笔触对准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通过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来高度关注民生,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纳入基层创建,帮助群众在精神上“解渴”。应围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着眼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广泛开展文明创建和志愿服务活动,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应全面铺开“道德讲堂”建设,大力挖掘、宣传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凡人善举,在基层传播开、传承好,让群众听得进去、接受得了,不断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开花,唱响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强音。
融入基层发展,帮助群众在经济上“解困”。应通过大力发展基层文化产业,扩大辐射面和影响力,切实让群众受益,破解基层发展的深层次难题。应突出发展基层特色文化产业,尽量就地取材加工,适应基层特点,构筑多层次的可拉长的产业链条,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打造基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应开发利用蕴藏于基层的传统服饰、特色饮食、民间风俗、手工制作等特色资源,有机转化为产业条件,全力帮助基层在经济上发展起来。
聚焦“基层新闻点”,让群众有看头。应围绕解决基层实际难题以及群众关心、重视、感兴趣的问题做文章,有针对性地做大做强正面宣传,及时主动有效地引导社会热点、回应人民诉求、反映群众愿景。应运用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身边的理这些“基层新闻点”,引导群众在基层实践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群众喜闻乐见中强化工作效果。
聚集“基层闪光点”,让群众有想头。应善于在洞察“基层闪光点”中谋划工作,识清大局、顺势而为,凸显工作创意,做大社会影响。应善于在辨析“基层闪光点”中研究工作,上升到理论层面来把握,通过理性思考摸索一般规律。应善于在运用“基层闪光点”中策划工作,抓住基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结合点、共鸣点,引领群众看到基层的光亮、看清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想头、盼头,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聚合“基层先进点”,让群众有奔头。应立足现实,客观全面地发掘典型,让群众觉得真实可信;不人为设计“高大全”,避免引发群众的质疑、厌烦、抵触情绪。应着眼长远坚持不懈地培养典型,给典型注入“精气神”,在总结提炼过程中突出典型的鲜明个性,确保典型的鲜活生命力。应瞄准示范多管齐下地宣传典型,整体策划、全程调控、统筹协调,确保推出的典型立得住、站得久,让广大干部群众学得来、用得上,行有标准、奔有方向,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形成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张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