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潜艇学院主楼东侧是一片铺着绿色人造草坪的偌大广场,那里是召开全院大会和学员进行队列操练的所在,整洁如新、一尘不染。
在广场南侧的高台上,一艘巨大的潜艇被固定在水泥基座里,黝黑的艇身衬托在碧绿的底色之上,显得很威武。
在学院宣传处高密干事的陪同下,记者快步走向这艘被网友们称之为青岛陆上惊现“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潜艇。
根据预先约定,这艘潜艇的“主人”——教员侯聚林军士已经等候在舱门前。“我们这位可是大有来头,他参加过建国六十年大庆的阅兵,是海军潜艇方队的一员,曾经有过很感人的故事。”高干事一讲,记者才注意到侯聚林果然相貌堂堂、一表人才。
“都过去的事了,还提他干什么!”小侯有些不好意思了……
跨进还宽敞的艇舱,就是真正进入了潜艇。“这不是网上所传的攻击型核潜艇,而是用一艘老式常规动力潜艇改装的,专门用作专业教学的教学艇。“记者环顾了一下,果然没有什么装备,显得有些空旷。“我们的所在是原来的二舱,好多装置都拆除了。”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艘由33型潜艇改装而成的教学艇。33型艇是我国仿照苏联图纸生产的第一代常规动力鱼雷攻击型潜艇。该型艇长74.7米,宽7.3米,吃水4.3米,水面排水量1 300吨,水下排水量1 600吨,水面航速17节,水下15节,艇员编制60人。主要武器为533毫米鱼雷,最多可携带16枚或24枚水雷,早期型甲板上还装有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
自从1956年仿制成功以后,33型潜艇一共生产了几十艘,一度是我国潜艇部队的主战装备,由于性能已经落后,现在该型潜艇已全部退出现役,部分改做展览或教学之用。记者面对的应该就是这批33艇中的一艘。
33型艇采用双壳体结构,里面的艇体为耐压艇体,外面的为非耐压艇体。以往记者对于这种艇体结构的认识只停留在书面,今天得见实物,大有茅塞顿开之感。由于教学改装的需要,该艇已经被从一二舱结合部被焊枪切割开。犹如把一条黄瓜横着切了一刀,可以清楚地看到被切割后略显不平的耐压壳体。记者摸了一下厚达几十毫米的耐压壳体,不禁有了许多联想。眼前这灰黑色的艇体钢材虽然看上去毫不起眼,但潜艇用钢一直是衡量某个国家或地区冶金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的台湾地区一直不能自制潜艇,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能生产这类特殊钢。
“外面的艇体不是原来的,而是改装后新换的,但与耐压艇体之间的距离与原艇差不多。”
小侯一提醒,记者才注意到两层艇体之间的距离还是挺大,以记者较胖的身材钻进去也没有问题,所以才能装上如压载水舱等那么多装备。
在众人的帮扶下,记者通过一二舱之间的水密门进入了教学艇的一舱,也就是鱼雷舱。一跨进该舱就看见两边各3层的鱼雷架上整齐地码着6条鱼雷,穿过狭窄的通道迎面就是6个硕大的鱼雷发射管,上面的红五星很是醒目。侯聚林打开了一个发射管,里面是空的,维护得很好,导轨上都涂着防锈油。这6个发射筒,如果是出海战备巡航都会装上鱼雷并做好发射准备,一声令下,这6条雷可以在很短的间隔时间射出,形成一个扇形的态势。这6条雷发射后,运用绞车,可以迅速再装上6条雷。您看这就是再装雷的情形,小侯指着右侧上方,一条放在架上的鱼雷的雷首部分,已经伸进了与之相对的鱼雷发射管。除去这些雷之外,在艇艉舱的甲板下还有2条雷,可以很方便地运到鱼雷舱。
这些雷都是我国生产的第一代热动力瓦斯鱼雷,现已全部退役,只是做为教学使用。这型鱼雷属于大型鱼雷,全重2 000千克,战斗部重380千克,最大速度为50节,这些指标在今天看来也是不低的。只是由于这类型鱼雷没有制导装置,只能直来直去,准确性较差。
这些老式潜艇的鱼雷舱定员6人,各司其职。每次出海训练或作战,6个发射管内就已经装好了雷,待准备发射时,艇员进行注水、均压等一系列操作,在发射管内外压力均衡时打开伸在海水中发射管前的导流罩(为减小阻力而设的),同时打开发射管前面的档门。这时发射管后端(在艇内的部分)是紧闭的,以防海水进入。水灌满发射筒后,即可发射了。这是一舱内的手动发射拉把,小侯边说边用手指了六个手柄中的一个说。启动发射开关以后,气瓶中的高压空气就会把鱼雷推出发射管。这就是高压气瓶。小侯指着左边一个有暖水瓶那么大的筒状物说。别看它个子小、压力却很大。在惯性的作用下,鱼雷会前进一段很短距离,这时鱼雷上的定时器启动,鱼雷体上的蒸汽瓦斯发动机启动,驱动鱼雷继续前进。除了这些手动发射柄之外,在3舱(指挥舱)里有电动发射钮,不过极少用。6条雷发射完毕之后,将发射管前端进水门封死,启动排水装置,将六个发射管内的水排到位于两层壳体之间分别设置的两个补重柜里,以保证潜艇稳定。水放干后,打开发射管后端,用绞车将6条鱼雷再次装入与其相对的发射管内,然后关上后盖,重复第一次的动作,鱼雷即可再次发射。
鱼雷采用高压气体发射,发射后的残余气体是否会形成气泡,暴露艇位呢?
不会的,这个钢瓶就是专门回收多余的高压气体的。小侯用手指着紧挨着发射用高压气瓶的一个小钢瓶讲。
鱼雷体是圆的,在发射过程中,是否会因高压气体的吹动产生滚动,影响发射精度呢?
鱼雷体上安装有限位块,入筒后,限位块会嵌入发射筒的导轨槽中,从而固定鱼雷,不使它产生滚动。
望着狭小舱室里密密麻麻的管路、阀门、开关、仪表和一枚枚静躺在架子上的具有强大毁伤力的鱼雷,尽管这艇和鱼雷都是已经退出现役的老兵器,但作为曾经在军工厂里从事过一段技术工作的记者来讲,心里却很明白,要制造出这样的潜艇和鱼雷没有现代工业的积累是不行的。
艇员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在靠舱壁处有几张才可容身的小床,不用时可以向上翻起来,睡觉时有一保险带可以阻挡艇员因翻身掉到“地上”。实装艇和这里是一样,甚至比这还要艰苦。为了教学方便,我们在舱里安了空调,实际上鱼雷舱是潜艇最冷的地方。
出了鱼雷舱,记者发现在水密门的左侧还有仪表柜和显示屏,便问这是干什么用的?
我们的鱼雷舱除了供鱼雷教学之外,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对学员、学兵进行模拟潜艇水下长航时的心理测试、锻练之用。潜艇出海短则一两天、十来天,长则几十天,艇员要长期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生活、训练、执行作战任务,那种几近残酷寂寞孤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为了让潜艇学员有这方面的体验,我们会按相关教学要求,让一定数量的学员进入舱内,然后紧闭舱门,定时给他们送进食品和水及必要的其它物品,让他们在一个较长的人工设定的封闭环境内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那么氧气怎么办?由于送东西的通道是与外界相通的,水密门也透气,不存在缺氧的问题。“那么现在潜艇上还使用再生药板产生氧气吗?”记者想起在天津采访杨宝林政委时他讲过的药板起火的事,便问道……
“我虽然极少出海,但据我所知,现代常规动力潜艇基本不用再生药板了,因为那东西很不安全,容易着火,而且很贵??”
告别了侯军士,记者回想起在教学艇中看到的一切,不由得有了当潜艇兵真不容易的感叹……
“何止是不容易,我们的弟兄们只要一出海,就意味着死神随时都在向你招手!”高干事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