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徽
【摘 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6例经确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口服兰索拉唑30mgqd治疗,观察组58例加服莫沙比利5mgtid治疗,在此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疗程四周,全组病历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愈率比较,P<0.05。两组均未见影响治疗的药物副作用发生。结论: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用兰索拉唑,是目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兰索拉唑;功能性消化不良;莫沙比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组症状,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很高,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40%,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嗳气、上腹烧灼感,经过内镜检及其他检查并没有发现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半年,近三个月有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排他性诊断。本文主要分析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1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治疗方法分为,单独使用兰索拉唑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及使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各58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22岁~69岁,平均年龄(58.46±8.94),病程1~5年;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32岁,年龄23岁~68岁,平均年龄(58.63±8.49),病程1~6年。两组均无其他重要疾病,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兰索拉唑治疗,30mgqd口服,以四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兰索拉唑30mgqd口服,莫沙比利5mgtid口服,4周为一疗程,其间停用其他药物。观察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三种。总有效率=(治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
1.3.2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结果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是一种未能发现器质性或全身性疾病的持续性慢性或反复发作的症候群,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不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增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病程较长、受教育程度低或有心理社会应激的患者症状缓解的概率较低。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在女性中略高。导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主要是: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患者60%存在胃蠕动功能异常,25%~40%存在有固体胃肠排空延缓;内胀敏感性增高;心理社会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兰索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药,在其化学结构侧链中导入了氟元素,生物利用度约85%,兰索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血胃泌素、胃粘膜保护作用及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比较强。莫沙必利为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增强胃肠道运动,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胃肠道症状,不影响胃酸的分泌。莫沙必利与大脑突触膜上的多巴胺D2、5-HT1、5-HT2受体无亲和力,因而没有这些受体阻滞所引起的锥体外系的副作用。能促进肠壁肌层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促进食管、肾、小肠直至结肠的运动。莫沙必利可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早饱、腹胀、嗳气等症状。通过研究比较,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比应用兰索拉唑治疗效果好,完全治愈率达到96.55%,明显好于对照组87.93%,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应用兰索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宗英,王一平,曾超.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11.
[2]赵志英.黛力新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6):359-360.
[3]古学文,李文唏.辩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20例疗效观察[J]. 成都中医大学学报,2002,1.
[4]李兆申,邹多武,许国铭,叶萍,张梅勤,李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