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酸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和药动学研究

2015-07-09 18:24赵安权王倩倩李佳樊萌春贺英菊
中国测试 2015年1期
关键词:绿原酸

赵安权 王倩倩 李佳 樊萌春 贺英菊

摘要:为研究绿原酸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CA-PC-SD)的体外溶出以及体内药动学规律,采用HPLC法考察CA-PC-SD的体外溶出,大鼠灌胃后测定其血药浓度,并采用DAS 2.0软件分析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CA-PC-SD显著改善绿原酸磷脂复合物(CA-PC)的溶出效果,相较于原料药(CA)其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2.12倍。表明CA-PC-SD能显著改善CA-PC的体外溶出特性以及cA的口服生物利用率。

关键词:绿原酸;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溶出度;药动学;口服生物利用度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124(2015)01-0054-04

0引言

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是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由咖啡酸(caffeic acid)和奎尼酸(quinic acid)缩合而成,又名咖啡鞣酸,在金银花、野菊花、杜仲、蒲公英、向日葵等多种植物中均有发现。绿原酸生物活性十分广泛,具有利胆、抗菌、抗病毒、稳定血糖、增加白血球、止血、缩短血凝和出血时间以及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用功能;但由于其脂溶性差、体内消除半衰期短、代谢广泛、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临床的应用。研究表明,磷脂复合物能有效提高药物的脂溶性,但由于磷脂复合物的溶出效果不佳,极大影响了口服生物利用度。本文将绿原酸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制成绿原酸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旨在改善磷脂复合物的溶出效果,并与原料药cA和磷脂复合物(CA-PC)相比较,研究了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及生物利用度,为绿原酸口服新剂型的研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1材料

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CPA225D型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E-52CS旋转蒸发仪(上海雅荣生化设备有限公司);85-2恒温磁力搅拌器(常州普天仪器制造有限公司);TGL-16G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ZP-200振荡器(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DW-F L270低温冰箱(中科美菱)。绿原酸原料(自制);绿原酸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3-201314,纯度96.6%);葛根素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10752-200912,纯度96%);大豆卵磷脂(德国Lipoid);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30,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为分析纯。雄性SD大鼠(四川大学华西实验动物中心),体重(210±20)g。

2方法与结果

2.1样品的制备

由于课题组在前一阶段已经完成对绿原酸磷脂复合物(CA-PC)的最佳工艺研究,即在20℃下,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绿原酸与磷脂最佳质量比为1:1,反应体系中绿原酸质量浓度为7.5 mg/mL,磁力搅拌2 h。反应完成后在体系中继续加入一定量的PVP-K30,超声5min使其溶解,转至旋转蒸发仪中,60℃除去无水乙醇即得绿原酸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CA-PC-SD),粉碎,过筛,装胶囊备用。

2.2 CA-PC-SD中CA的体外含量测定方法

1)色谱条件。采用Aichcrombood AQ C18色谱柱(250 minx4.6 minx5 μm),以乙腈-0.1%磷酸(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3 nm,柱温40℃,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测得结果如图1所示,制剂中辅料不会干扰CA的测定,此色谱条件下CA与杂质分离良好。

2)线性范围的考察。取适量的绿原酸对照品,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配制储备液。精密吸取适量储备液,配制质量浓度分别为3.90,7.80,9.75,15.60,19.50,23.40,31.20,39.00,58.50μg/mL的对照品溶液,进样并记录峰面积。以样品浓度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717987X-54210(r=-0.9995),线性范围为3.90~58.50μg/mL。

2.3 CA-PC-SD中CA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1)血浆样品的处理。大鼠尾静脉采集血样0.3 mL,置于预先肝素化的0.5mL离心管中,振摇,8000r/min离心5 min,取上层血浆100μL于另一0.5 mL离心管中,加入内标(含葛根素100μg/L)的甲醇溶液100μL以及100μL甲醇-0.2%磷酸溶液(20:80),涡旋振荡2min,8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20μL进样。

2)色谱条件与专属性考察。采用Aichcrombood-AQ C18色谱柱(250 mmx4.6 mmx5 μm),以乙腈-0.2%甲酸(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23 nm,柱温40℃,流速1 mL/min,进样量20μL。在此色谱条件下,测得空白血浆、空白血浆加CA对照品和内标葛根素、大鼠血浆样品加内标葛根素的色谱图(见图2)。由图可见,CA的峰形良好,内源性物质不干扰CA与内标的分离测定。

3)血浆标准曲线。取适量的绿原酸对照品,精密称定,用甲醇溶解并配制成储备液。精密吸取储备液适量,用甲醇溶液稀释,得质量浓度分别为25.88,51.75,103.50,207.10,414.10,828.13,1 656.25 ng/mL的标准CA溶液各100μl,加入空白血浆100μl,混匀,配成含CA的标准血浆样品,按2.3.1血浆样品处理步骤和2.3.1方法进样,记录峰面积。以CA与内标峰面积之比(y)对血浆中CA的质量浓度(x)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为Y=0.0002X+0.009 1(r2=0.9993),线性范围为25.88~1 656.25 ng/mL。

4)精密度试验。取15支0.5 mL离心管,均分为3组,加入空白血浆100μL,加入质量浓度分别为25.88,207.10,1656.25 ng/mL CA对照品溶液100μL,混匀,配成含CA的标准血浆样品,于1d内连续测定5次及连续测定3d,计算日内、日间精密度。其日内精密度RSD分别为4.85%、3.93%、2.73%,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5.04%、4.83%、3.95%,结果说明此方法的精密度良好,符合生物样品的测定要求。

5)回收率实验。取15支0.5mL离心管,均分为3组,加入空白血浆100μL,分别加入低、中、高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100μL,混匀,配成含CA的标准血浆样品,按照所建立的方法进行处理及测定,测得低、中、高质量浓度分别为25.88,207.10,1656.25ng/mL的含CA样品的回收率分别为100.8%、99.7%、101.4%。

6)样品稳定性考察。取空白血浆100μL,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25.88,207.10,1 656.25 ng/mL的含药血浆样品(n=5),按2.3.1方法处理后,室温放置0,10,24 h后再测定,记录样品峰面积,计算实测质量浓度,并与0时刻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的样品放置0,10,24 h后,RSD均≤5.0%。

2.4体外溶出试验

取CA-PC及含不同量PVP-K30的固体分散体(CA-PC-SD),碾碎,研磨装胶囊,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小杯法,于200mL水中,温度(37±0.5)℃,转速100 r/min,CA-PC分别于10,30,60,90,120,180min,而CA-PC-SD分别于5,10,20,30,45,60,90min取样5mL,并同时补充同温等量新鲜介质,过0.45μm微孔滤膜,取续滤液1mL稀释后,照含量测定2.2.1方法进样检测,测定绿原酸质量浓度,计算累积释药百分率,结果见图3。

从图中不难看出CA与PVP-K30以1:3、1:5、1:7的比例形成CA-PC-SD时均能够显著提高溶出效果,相较于CA-PC,在溶出速率和溶出百分比上优势明显,而从最终产物的聚集状态、反应时间和成本等因素考虑,优选1:5时为最佳处方进行生物利用度的考察。

2.5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实验

将15只SD雄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饲养一周,实验前禁食12h,只给饮水,分别灌胃给予200mg/kg的原料药CA和相应剂量的CA-PC以及CA与PVPK30之比为1:5的CA-PC-SD。原料药CA组分别于3,10,17,25,35,60,90,180,240,300,360,480 min断尾静脉取血,其余组分别于8,15,30,45,60,90,120,150,240,360,480,500min断尾静脉取血,然后迅速装入肝素化的0.5mL离心管中,振摇,8000r/min离心5min,分离血浆,于-40℃冰箱储存。取血浆100μL按2.3.1方法处理后,按2.3.2下条件进样测定,根据则定结果绘制CA的平均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如图4所示。

采用药动学DAS 2.0软件分析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根据二室模型依赖性参数估算方法,求得两者的药动学主要参数,结果见表1。

由表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可以看出:CA-PC-SD较原料药CA和CA-PC而言,AUC0-t、AUC0-∞均明显增大,表明前者的吸收比后二者显著改善。CA-PC-SD的平均达峰时间Tmax以及MRT0-t也较原料药CA延长,可见其在体内的吸收时间延长,平均滞留时间增加。从Cmax可以看出,CA制成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后,F=(AUCCA-PC-SDAUCCA)×100%=(3 095.0/1 548.4)×100%=212.2%,结果表明CA制成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后,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2.12倍。

3讨论

CA属于生物药剂学中第3类药物,水溶性好,脂溶性差,因此口服生物利用率低。实验从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率入手,旨在以磷脂复合物这一剂型为载体改善其脂溶性,从而间接提高跨膜能力,促进口服吸收。但课题组前一阶段的研究中发现,虽然磷脂复合物确实积极的改观了CA的脂溶性,但是由于CA-PC的溶出效果太差,直接影响了生物利用度的提高。所以,作者将磷脂复合物进一步开发为固体分散体,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百分比都大大优于磷脂复合物组,这对固体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必然是有益的。实验中选择CA与PVP K30的比例为1:5的固体分散体与原料药CA和CA-PC相比较,进行大鼠药动学的试验,得到了更为确切的结论:CA-PC-SD的AUC。AUC0-∞、Cmax均远高于CA和CA-PC组,这也充分说明溶出效果的改良能促进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提高,表现出了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从大鼠药动学的结果分析CA-PC组的吸收效果提高并不明显,但表现出了一定的缓释能力,这可能与其释药行为有关。

4结束语

本实验将CA制备成CA-PC-SD,有效改善了其口服吸收,并建立了CA的体内外检测方法,为其体内外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CA的体外溶出的研究和体内生物利用度的考察,为CA口服新剂型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绿原酸
蜘蛛香中绿原酸及总酚酸的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华佗豆中绿原酸的含量
正交试验法筛选白虎定喘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山银花不同产地、不同部位、不同时期药用成分分布规律
油葵饼粕中绿原酸的乙醇浸提研究
HPLC法测定蒲公英中绿原酸、咖啡酸及阿魏酸的含量
测定新疆阔克阿木提果皮中绿原酸和芦丁的含量
RP—HPLC测定桑叶中绿原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