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公平视域下的超级中学

2015-07-09 07:11周晓丹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公平促进

周晓丹

摘 要:有当今世界,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今的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这就使得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地突显出来。谈到教育,必然离不开教育公平问题,现今的教育存在着很多不公平的现象,在众多的现象中以近年出现的“超级中学”问题。在本文中我会重点分析“超级中学”问题的出现,到底是加剧了教育不公平,还是促进了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超级中学;促进;加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5-02

随着时代的更新,教育也在更新,出现了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但是与此同时,教育本身的那些原则也逐渐地被人们抛诸脑后。教育的失调,不公平等教育问题是如今人们热烈讨论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教育公平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以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而我国现今教育的不公平现象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为:第一,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在农村,教育问题仍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而对于接受高等教育,他们似乎没有关于这个过多的概念。在城市,普通高中和大学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对于高中,人们把高中和学生分为不同的等级。在高等教育问题上,各省各市自己制订政策,各种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各种本身占优势的城市的录取分数线远比边远城市低得多,从而这种差距越拉越大。第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入校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不公平。各种有关于教学的硬件设施,在城乡和区域之间那完全是天壤之别。第三,由于教育机会、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最终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公平。各种高校开始根据学生的生源地招生,排斥来自农村的孩子;教育不公,造就了个人技能和劳动力资源的不等,使得农村孩子进入社会高层的门槛大大的提高了,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日益增大。教育的不公平,同时也使得有些地方的人们享受不到教育改革带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成果。近年来,各个地方纷纷报道,出现了一大批“超级中学”。

超级中学,简单理解就是有两层含义:一是规模大,数量多。二是教学水平高,教育质量好。下面我是超级中学具有的基本特征:人数以万记,垄断尖子生,比拼升学率。显著特点是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多,集聚当地和周边的一流师生资源,瓜分著名高校自主招生名额,学生常年大比例考入一流高校。“超级中学”大多集中在省会或者大城市,拥有着较多的教育经费和政策支持,高考成绩连年优异,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很多地区,超级中学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中国各省份的高考状元产地往往向几所名校集中,这些学校不仅能“批量”生产状元,而且,这些学校还会囊括全省高分考生,同时,这些学校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人数非常多。它的生源一部分来自于本市,一部分从周边地区吸引而来。

下面我们以安徽省一所被称为“亚洲高考工厂”的一所中学为例。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镇毛坦厂中学虽然是一所地处大别山山坳的乡镇级高中,但拥有学生近两万人,其中高三学生万余人。近年来,这所乡镇级的高中吸引了来自安徽省内各地的高中生以及复读生前来就读。2010年,毛坦厂中学高考本科以上达线人数6039人;2011年8725人参加高考,本科达线6900人。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高考工厂,堪称“批量生产”。

有人认为这样一所学校完全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高考工厂。然而,也有不少人觉得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毛坦厂中学是学子们顺利完成高考,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造梦工厂。

一、 “超级中学”的出现对我国教育产生的影响

1、资源集中

从全国范围看,与东部相比,中西部教育资源集中程度更高。以2010年各省考入清华大学人数最多的两所中学为例,计算两校占本省清华录取名额的比重,西部的新疆、陕西、宁夏、青海分别占43.2%、59.6%、55.6%、59.1%,而东部的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分别只占19.3%、9.0%、17.0%、15.3%。这说明在西部“超级”二字更加名副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教育欠发达,从而导致教育资源更为集中。

2、农村生源数量下降

有关资料显示:1992年、1995年和1999年清华大学本科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分别是18.3%、20.1%和19.0%,始终徘徊在20%左右。北京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则分别是22.3%、20.9%和16.3%,出现了逐渐下降的趋势。以2010年入学的清华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2010级学生的人数,大致以1/6的比例发放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表示自己户籍在农村的学生比例仅为17.0%。而同年全国高考考生中,农村生源的比例高达62%。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有相当多的农村户籍学生,已经进入城市生活、学习并参加高考。若单纯计算农村地区的学生,在一流大学中所占比例会更低。

3、破坏教育平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教育界内部对于“超级学校”却多有批评,这些学校虽然创造了很多高考神话,却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平衡,其很多做法也违反教育规律。

“超级中学”之所以出现,与地方发展教育的“锦标主义”功利思想及教育利益有关。这不但导致当地高中畸形发展,也加剧义务教育不均衡。

“超级中学”的存在,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也是背道而驰的。办少数几所“超级中学”,不是中国教育的出路,这只会人为堵死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加剧应试教育竞争,也妨碍义务教育均衡,更滋生教育腐败、败坏教育形象,为此,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鼓励高中多元发展、平等竞争出发,我国应叫停“超级中学”的建设,否则,任由这一现象泛滥,将对我国教育产生灾难性的影响。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当然也有其原因和影响。就“超级中学”产生的原因来说,根本原因当然是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现行的高考制度,更多的是讲求应试教育,以学生的分数来分优劣,考分至上。直接原因是社会人士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观念问题。由于实行高考制度,因此许多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就不惜花重金让自己的孩子拥有一个好的教育,能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这样,就为“超级中学”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当然在分析完“超级中学”的原因之后,我们要着重分析它的影响。我个人认为,超级中学的影响是双面的。

二、“超级中学”影响的双面性

1、积极性

(1)它拥有着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硬件设备,使得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知识。(2)它拥有较高质量的学生,这些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竞争,使得大家共同进步。(3)它有利于学生和家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好的大学学习,为以后过上好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它是我们现行教育制度的必然产物,具有时代特征。

2、消极性

(1)这样的学校经营模式,不好管理,由于学生人数过多,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过少,容易使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而,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2)学生之间,由于竞争过于激烈,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就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友谊退化,从而使学生内部矛盾激化,不利于学生优秀品格的培养。(3)学校以为追求升学率,使得教课只是围绕高考,这样教授的知识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4)课程安排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5)由于收费较高,大多数的家庭承担不起,因此,这就从受教育权上造成教育的不公平现象,大多数学生无法进入一流中学学习,也就落后于别人一大截,在高考中处于劣势,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现象。

综上所述,从教育公平视域下来看待“超级中学”问题,我觉得“超级中学”的出现,势必会使得教育不公平现象更加严重,同时,这也为我们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及其研究者深思。

参考文献:

[1] 刘鑫华.论教育公平,2002

猜你喜欢
教育公平促进
孔子思想体系中的“孝道”和“公平”观念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建设迷你高尔夫球场,促进高尔夫运动大众化
浅论QC小组活动对勘察设计企业质量管理的促进作用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