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与网络类课程的优化

2015-07-08 13:35李丽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

李丽娟

摘 要 就业困难的日益加剧,促使教学模式愈来愈注重与社会接轨,培养实用型人才。基于江苏基础教育现状,结合信息技术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及内容,归纳得出优化的计算机与网络类课程设置方案。深入每门课程内容模块,分析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点的关系,进行衔接整合。实践证明,优化后的课程方案效果显著。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课程方案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0-0094-03

Abstract Increasing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prompting more and more emphasis on teaching mode and social integration, in force to cultivate more practical talents. Based on the status of basic education in Jiangsu, combined with IT background and trend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and content, then,summarized the optimization scheme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curriculum. Each course content modules in depth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act and knowledge between various courses conducted convergence integration.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ourse effectiveness optimiz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curriculum programs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就业困难的日益加剧,教学模式愈来愈强调实践,强调实效性,越来越注重与社会接轨,培养实用型人才。结合学校现状和毕业生就业岗位,教育技术学专业有两个主要培养方向: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服务。这两个方向都需要计算机与网络类课程即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支撑。

目前学校教育技术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开设有VB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网络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网络程序设计等多门,存在内容多、知识点重复、内容衔接不上等情况,在学生进入实习阶段时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一些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学很需要的,而学校目前并未开设;而开设的课程中有一部分已经陈旧,不符合江苏基础教育学校现状。

基于江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教育技术专业需要学习掌握哪些信息技术专业技能?在学校专业教学基本条件下,要开设哪些计算机及网络类课程?不同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如何衔接使其相互连通、相互支持?在实践环节,不同课程如何整合为具体的实践任务,以促进信息技术专业素质的培养?

通过实地调查、文献调研、行动研究法,分析归纳现阶段中小学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师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要求,明确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计算机与网络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计划。围绕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培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系统设计技术类课程,完成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包括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活动设计;实施设计的方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跟踪毕业生的专业成长,修正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1 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调研分析

从历届就业数据来看,教育技术师范生的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小学,主要岗位是信息技术教师与教育技术服务人员。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这两个岗位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承担着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种教学辅助以及服务类工作。从中小学信息环境来看,目前南京的绝大多数小学都已建成校园网,并接入因特网,校园信息点已在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等主要学习办公场所分布。而且,学校也已建成网络服务中心,配置有相应网络服务设备负责内网组建与外部互联,并有专兼职人员管理。

从教育技术专业学生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需求方面所做的调查数据来看,教学辅助服务类工作占了信息技术教师相当大的工作量,且其内容繁杂,多与信息化环境及信息化设备相关,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一大压力来源。

教学任务之外的工作量比例高 调查显示,被调查学校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任务所占比例在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之间的占了53%之多;调查发现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负责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任务之外,都不同程度地做着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教学辅助与服务类工作。

教学辅助与服务类工作内容繁杂,多与信息化校园环境相关 所谓的“教学辅助与服务类工作”主要有哪些?根据实地调查及访谈,这些工作可归为七类:

1)机房管理;

2)网络管理,主要是学校网络服务器、局域网的管理与维护;

3)硬件维修和软件指导,学校电脑的故障维修,指导部分教师使用教学相关软件(如Photoshop、Word、PPT、Excel等);

4)学校网站内容发布及网站的维护,主要是更新学校新闻、活动简讯等内容;大部分学校网站是信息技术教师开发创建的,也有委托专门的网站制作公司进行创建和维护的;

5)活动会场布置及摄影、摄像工作;

6)兼上其他科目的课,如品德等;

7)根据学校自身条件而定的教学辅助及服务类工作,如:学校新闻的更新发布,更新学校网站内容同时更新微博,部分学校微格教室的管理,以及触控式一体机等计算机设备、部分学校广播站与电视台,都可能让信息技术教师参与或者负责。

调查中发现,比例最高的是机房管理、网络管理以及学校各类办公电脑的维修等。

教学辅助服务性工作成为比肩课堂教学的一大压力来源 调查发现,信息技术教师工作压力的最大来源是学生课程教学效果,占34%;而教学辅助与服务性工作成为教师压力的另外一大来源,达到33%。

如图1所示,从调查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压力来源分析来看,占最大压力比例的是教学辅助与服务性工作的负责,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学校领导教学要求所占比例也较大,同行教学水平的比较所占比例较小。

综上所述,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这一岗位来说,除了课堂教学所需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外,网络管理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网站开发与维护、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技能都是必备技能。并需要与时俱进,具备快速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更新知识结构的信息素养与学习能力。

2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优化设置方案

在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完成培养方案的修订,首先是对课程进行优化设置,本子课题主要负责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优化设置。图2所示为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优化设置方案。

3 计算机网络类各门课程内容的衔接与整合

学科基础课程的优化 网络技术基础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是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基础,与其他课程是互相支撑的关系,旨在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基本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网络的能力,并培养其信息素养及学习能力。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熟悉各种应用领域的常见网络技术,掌握网络安全相关概念,掌握基本的网络管理技能,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常识。

内容上,网络基础知识、HTTP协议工作原理等是专业必修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开发的基础,而IIS的安装与配置同时为网络课程开发第一章内容。新的课程方案里将网络技术基础提前至第三学期,加强实践配置,为网络课程开发课程的环境配置打下基础。

在学生比较熟悉的即时通信工具、搜索引擎、下载工具等网络应用章节部分,以及新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环节,采用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成果课堂汇报,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研究成果,并指出误解或偏激之处。这种训练激发学生成就动机,提高学生参与内容的深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获取丰富的资源和信息,同时锻炼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专业必修课 编程语言VB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编程语言,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可视化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原理,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独立编制出各种基本的Windows实用程序,是C语言和网络课程开发的基础。其中,该课程的算法和流程图章节与C重复。采用难度递进的方式进行衔接,在该课程中只要求了解基本的算法和流程图画法,只做基础练习,在C中增加相应的较高难度的算法设计与画图训练。

编程语言VB中的语法是网络课程开发中VBScript的语法基础。在VB学习过程中经过强调与大量应用,为网络课程开发减轻语法学习的负担。

C/C++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与其他课程是前后继承的关系。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了解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熟练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过程和技巧,掌握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能力,具备初步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能力,独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程序课题。

数据库技术课程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基础课程。只有通过系统的数据库理论学习,完整的数据库设计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对数据库的应用,并把数据库和程序分开。所以课程方案里该门课设置在网络课程开发之前的一个学期,保证在学习完数据库技术之后,再开始结合宿主语言的数据库应用开发。

网页设计与制作该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自行设计开发静态网站,因此采用提交作品考查的方式考核。该门课程需要计算机图文技术、计算机动画技术等课程的支持,在实践部分将多门课程的实践任务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其他两门课程中设计的动画和图片能够运用在该门课程网站的设计中来。既能激发学生设计作品的成就动机,又能让学生在设计时自我提高要求,独立思考。

同时,网页设计制作是网络课程开发的先导课程,前者主要是静态网站的设计开发,掌握网页基本元素的运用和基本CSS网页布局技术,培养网页设计基本技能;而网络课程开发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库应用,学习动态网站开发技术。两门课程中HTML语法、WWW工作原理、静态网站与动态网站的区别等都有很大重复性。为便于学生理解课程意义,且节省学习时间,将HTML语法、WWW工作原理、静态网站与动态网站等放在第一门课里重点讲述,而在后一门课里采用复习提问互动的方式,回顾该部分内容,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复习薄弱的部分,达到巩固的目的。而网页设计与制作中动态初步的部分重点讲述表单,以使学生通过对表单的设计达到真正应用,而对下一门课产生较大兴趣。

专业选修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语言)重在使学生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掌握Java语言工作原理和特点。根据学生基础和前面编程语言学习的效果酌情选修。

据调查,南京市有部分小学已开设人工智能课程,也有部分学校以兴趣组的形式开设“机器人”课程。设选修课人工智能初步,重点是通过讲授法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初步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研究方法。

4 总结与展望

计算机与网络类课程的优化设置研究进行到此,形成了新的设置方案,对各门课程的内容也进行了梳理,使各门课程衔接较为紧凑,互相支撑,从学生的各类升学、考编、竞赛等成绩均可看出教学效果的显著增强。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方案需要进一步细化,同时学生和课程内容都在变化,课程体系也要及时更新,另外实践部分方案还不完善。这些将作为下一步的研究继续进行,力争经过实践、总结、实践的研究过程,形成一个完备的实践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技术学师范生的能力素质,应对职业需求,并进一步促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建设。

参考文献

[1]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19-211.

[2]李艺,朱彩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5-69.

[3]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质量标准[S].北京:2010.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偏远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工科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