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东
摘要: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学生对美好音乐的热爱,也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并能起到启迪智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当前的中学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严重背离了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39-1
一、当前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现状
1.中学音乐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体现。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也就是美育。它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美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审美教育的根本形式是艺术教育,中学的艺术教育当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学音乐的审美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的中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着重强调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
歌唱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试想,教唱的这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的还好,如若不是,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又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就是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而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即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
音乐知识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相对音乐课的其他内容是所谓“最为枯燥”的。对这种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更要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音乐审美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这些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依托互联网,开发艺术教育资源。采用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都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天地。而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维信息空间,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实用,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呈现形式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它直观形象、活泼生动,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已受到普遍重视。音乐课堂上,精心制片,合理运用,效果甚佳,在音乐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育结构。
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
二、摆正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位置
1.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地位,音乐教育为审美教育服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力求教学形式及方法的多样化、新颖化。在中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审美心理及审美特征出发,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教学。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及向往,让他们聆听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做出相应情绪或体态反应,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
2.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协同好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适当地进行有关技巧训练,而不能以它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相关音乐知识当然必不可少,但是这些只是为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辅助性教学。歌唱教学中,也有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吐字、发声、气息训练等,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歌唱潜力得到一定的发掘,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美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中,不能沿袭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要把整个音乐概念同感悟某个音乐对象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训练相结合,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