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分析

2015-07-07 01:12吕静韦李睿徐剑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题项回归系数战略性

吕静韦,李睿,徐剑

(1.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401)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分析

吕静韦1,2,李睿1,徐剑2

(1.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天津 300401;2.河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天津 300401)

进入21世纪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得到了国家、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密切关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维持国家或地区经济长期持续繁荣发展的必要选择.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概念模型,并采用5个题项测量产业成长绩效,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实力、成熟水平、成长规模、技术发展水平、市场结构稳定性等.同时,采用问卷分析、信效度分析等验证了提出的概念模型,最后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影响因素;问卷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正处在成长过程中,代表着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方向的产业;并且基于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创新,逐步成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1].从表现特征来看,产业成长外在表现为规模由弱小到强大,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竞争力由弱到强的一种生命周期的过程[2],内在则表现为3个方面的变化:产业规模、产业技术和产业组织.从研究视角来看,产业成长比较侧重中观层面,关注单个产业的成长强大、成熟与否,以及在成长过程中规模、技术及组织的变化情况[3].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作为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恢复的主要途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4-5].而且,国内外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Girma等[6]和Jefferson等[7]、TsaiandWu[8]、Brown and Linden[9]和Macher等[10]等分别从融资、技术创新和R&D、市场拓展等角度对新兴技术产业进行了研究,Goerg and Strobl[11]和Yingyi T等[12]进而以新兴国家的战略产业为例进行了相关研究;国内学者如刘志阳等[13]、顾海峰[14]、贺正楚等[5]、刘刚[15]、林平凡等[16]主要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成长条件、培育对策及评价标准等方面展开研究.而面对战略性新兴企业如何持续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本文选取天津市为例,通过对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1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相关因素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非常多,综合学者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动态性的特点[16],本文从7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考量:技术方面、资金方面、人才方面、政府方面、市场方面、决策方面和发展模式方面.而产业成长是外源动力机制和内源动力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17],本文进一步将7个影响因素细分为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其中内部维度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融资能力、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决策能力、企业发展模式;外部维度则包括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情况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情况.

1.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各不相同,综合各个学者的观念,我们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以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为整体且与企业战略创新相联系的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表现企业整体创新能力以及创新趋势的显性化指标.

1.2 企业融资能力

融资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企业融资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经济金融条件下,企业采用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能否持续获取长期优质资本的标准之一,也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多渠道、低成本的融资往往能为企业快速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1.3 企业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能力,包括先天具备和后天形成的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具体则可细分为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4个方面.通过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投资可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水平,为企业从事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先决条件.

1.4 企业决策能力

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他要求企业的决策者在发现问题、整合信息、独立思考、方案选择、快速行动及修正方面具备高水平能力;企业家所具备的科学决策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企业成长的必要因素,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1.5 企业发展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那么一个合适的产业发展模式更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也是影响企业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

1.6 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在企业的资金注入、人员引进、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完善产业链方面给与政策支持,鼓励战略性新兴企业的不断发展.

1.7 市场需求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市场可以通过对资源的调配发挥基础性作用,并通过有序竞争使企业达到优胜劣汰.企业的成长需要培育自己已经进入的市场,并开发有潜力的未来市场.

2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模型的建立

2.1 产业成长的概念模型

根据上述有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可以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产业,除了具有普通产业的特点,还有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特点,受技术创新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综合学者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关产业成长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20],本文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概念模型(见图1).该模型突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的特征,强调了政府宏观调控在该产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扩大了以往研究中仅考虑政府在政策方面对产业影响的范围;同时,该模型在创新性方面不仅考虑了技术带来的创新作用,而且将人力资源、企业决策、发展模式等所产生的创新作用都进行了归纳.

2.2 相关指标体系的建立

2.2.1 指标体系的选择

YingyiT等[12]认为创新、融资和市场是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国家成长的3个重要因素,并建立了新兴产业发展的3阶段模型.Shih-Chang Hung等[19]则以台湾为例将政府部门对新兴技术的影响纳入新兴产业成长的研究.贺正楚等从政府支持、资源环境、市场、技术研发、战略新兴性5个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进行了评价[5].林平凡,刘城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基础和保障包括产业基础、科技驱动、资金支持、人才支撑、投入机制等几个方面[16].张良桥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应遵循科学性、完备性、主因素3个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的属性应包括政策导向、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发展潜力等[17].方儒林等认为科技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驱动力,市场的竞争机制和政府的产业培育模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18].

图1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概念模型Fig.1Conceptual Model of Strategic New Industrial Growth

2.2.2 指标设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概念模型,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共分为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并设定7个一级指标和43个二级指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情况的衡量选取该产业成长绩效指标,并下设5个二级指标.详见表1.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指标体系Tab.1Index system of strategic new industrial growth

3 数据获取、检验及分析

3.1 数据获取

根据所建立模型的特点和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基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问卷主要针对天津地区发放,涉及行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新兴技术、生物与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行业,单位性质包括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从而保证了所调查对象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问卷调研阶段实际发放问卷200份,已收回有效问卷157份.从问卷回收情况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四个行业的调查率较高,分别为23.86%、10.23%、9.09%、8.52%;从单位性质来看,企业占56.78%,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分别占34.09%、6.25%、2.88%;从文化程度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被调查者占总调查对象的88.64%.

通过对已收回问卷的统计分析发现,按行业进行T检验的结果均不显著,说明天津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受行业影响有限,且该产业作为新兴起的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呈现出产业周期的发展规律.

3.2 信效度检验

3.2.1 信效度检验结果

运用SPSS17.0对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项目进行同质性检验(包括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结果进行整理,得到项目分析摘要,详见表2.3.2.2判别标准

“校正题项与总分相关”列表示的是该题题项与其他题项加总后的积差相关,参考吴明隆(2010)的判断方法和标准,该项的判别临界值为0.400,当该栏的数值小于0.4时,该题项与其他题项之间所呈现的关系为低度相关,即说明该题项与其余题项所要测量的心理或潜在特质的同质性不高.

表2 项目分析摘要Tab.2The abstract of project analysis

本文在对项目进行分析时还采取了“共同性”和“因素负荷量”两个判别标准.其中,“共同性”表示共同因素对各题项的解释变异量,相当于回归分析中的R2,萃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法.一般情况下,当“共同性”值小于0.2,因素负荷量小于0.45时,表示题项与共同因素间的关系不密切,此题项可以考虑删除.

3.2.3 信效度分析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根据以上判别标准,有关内部维度的“技术创新”因素中的“购买专利”项,及“资本融资”因素中的“自有资金”项应被删除,说明购买专利与其他几种技术来源形式、自有资金与其他融资来源形式的同质性不高,该题项与其他量表所欲测量的行为或心理特质不同质.同理,外部维度中“宏观调控”因素中的“直接购买”,及“市场需求”因素中的“国内市场”与其他题项所表现的行为或心理特质也不同,在进一步的分析中应删除这些题项.

3.2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中只探讨一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时,称为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回归分析中探讨两个以上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时,称为复回归分析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部分不符合所要测量的心理或潜在特质的指标项已被删除,剩余指标均符合本研究所要测量的潜在特质.因此,本文以已设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指标体系为依据,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Y)作为因变量,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X1)、资本融资(X2)、人力资源(X3)、宏观调控(X4)、市场需求(X5)、企业决策(X6)、企业发展模式(X7)等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数据来源为经过信效度检验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方法为复回归分析,目的在于找出能够反应1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式.该分析应符合以下基本假定:1)正态性;2)独立性;3)不存在多元共线性;4)直线化;5)残差独立性;6)残差等分散性.分析结果如表5、表6、表7.

表3 删除题项前后的公因子方差比较Tab.3The communality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 deleting subjects

从表5回归模型统计汇总表可以看出,多元相关系数值为0.791,决定系数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为0.626,调整后的R2为0.609,回归模型误差均方和的标准估计误差为0.6256,在进行回归分析过程中,本研究采取了强迫进入变量法,只有一个回归模型.该变量等于R2统计量0.626,说明本研究所选择的7个预测变量可解释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效标变量62.6%的变异量.

从回归模型方差分析摘要表(表6)可以看出,F值为35.646,显著性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该回归模型整体解释变异量在5%的水平上达到显著.

从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及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7)来看,包括非标准化的回归系数、标准化的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值及显著性概率值.的绝对值越大,表示该预测变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的效标变量影响越大,该变量解释因变量的变异量也越大.得出未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为

表4 删除题项前后的积累方差率对比Tab.4The accumulation variance rate comparison of pre and post deleting subjects

表5 回归模型汇总(b)Tab.5Summary of regression model(b)

表6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摘要(b)Tab.6Abstract of variance analysis on regression model(b)

B系数通常用来以回归方程式估计样本的预测值,用来预测回归方程式的估计样本,由于非标准化回归系数包含常数项(截距),无法比较预测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在实际研究中,通常会将未标准化的回归方程式转化为标准化回归方程式.由于本研究结果的非标准化截距为7.324E17,可以忽略不计,标准化前后的系数并无变化,从而得出标准化回归模型为

4 结论

由标准化方差可以得出,6个自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均为正值,表示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的影响均为正向;标准化回归系数与之前积差相关系数所呈现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两者对效标变量的影响均为正向,且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值的显著性均小于0.05,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模型拟合良好.而技术创新变量(X1)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值为负,说明该变量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为负向,这与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有较大关系,说明现阶段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仍需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来实现,这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间接反映.

表7 回归模型的系数及显著性检验aTab.7Coefficient and significant test of regression model

[1]王征.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机理与发展策略[J].创新,2014(3):16-20.

[2]向吉英.产业成长及其阶段特征:基于“S”型曲线的分析[J].学术论坛,2007(5):83-87.

[3]郭娟.基于自主创新的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29-40.

[4]桂黄宝.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动力机制分析: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2,30(3):48-51.

[5]贺正楚,张训,周震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2):62-67.

[6]S Girma,Y Gong,H Goer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ccess to finance,and innovation activity in Chinese enterprises[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8,22(2):367-382.

[7]G H Jefferson,B Huamao,G Xiaojing,et al.R&D performance in Chinese industry[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6(15):345-366.

[8]TsaiY,WuC.Integratedproductionandtheinvestment-uncertaintyrelationship[J].SouthAfricanJournal ofEconomics,2009,77(1):102-112.

[9]Brown C,Linden G.Offshoring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a historical perspective[C]//Brookings Trade Forum,2005:279-322.

[10]J T Macher,D CMowery,ADi Minin.Thenon-globalizationofinnovationinthesemiconductor industry[J].Ca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2007(50):1-26.

[11]Goerg H,Strobl E.The effect of R&D subsidies on private R&D[J].Economica,2007,74(2):215-234.

[12]Tsai Yingyi,Lin Justin Yifu,Lucia Kurekova.Innovative R&D and optimal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in high-tech industries:An implication for emerging economies[J].Research Policy,2009(38):1388-1395.

[13]刘志阳,程海狮.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与网络特征[J].改革,2010(5):36-42.

[14]顾海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业态演进与金融支持[J].证券市场导报,2011(4):57-61.

[15]刘刚.政府主导的协同创新陷阱及其演化:基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50-160.

[16]林平凡,刘城.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条件和培育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0(20):67-70.

[17]张良桥,贺正楚,吴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以生物医药为例[J].经济数学,2010,9(3):79-84.

[18]方儒林,何福荣,卞然.成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和路经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8):384-386.

[19]Hung Shih-Chang,Chu Yee-Yeen.Stimulating new industries from emerging technologies:challenges for the public sector[J].Technovation,2006(26):104-110.

[20]向吉英.产业成长的动力机制与产业成长模式[J].学术论坛,2005(7):49-53.

[责任编辑 徐剑]

Analysis on growing performance of strategic and emerging industrial growth

LÜ Jingwei1,2,LI Rui1,XU Jia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2.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In the 21stcentury,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and Emerging Industry has been closely concerned by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even the whole society.Developing strategic and emerging industry has been necessary in accelerat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s well as sustainable prosperity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for one country or reg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strategic new industrial growth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At the same time,the paper measures industry growth performance with five subjects including growth strength,maturity, scale,technical development level,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market.Then the paper verified the conceptual model by using questionnaire analysis,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alysis.At last,the paper do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growth factors by establishing the regression model.

strategic and emerging industry;growing performance;influencing factors;questionnaire analysis

F123.1

A

1007-2373(2015)03-0113-06

10.14081/j.cnki.hgdxb.2015.03.021

2015-01-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3078);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3YJC630086);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14394403D);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D133008);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科研项目(HBWY2014-Y-C012)

吕静韦(1983-),女(汉族),博士生.

猜你喜欢
题项回归系数战略性
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立法需求调查问卷的编制
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漂移及其判定方法
电导法协同Logistic方程进行6种苹果砧木抗寒性的比较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高职学生价值观调查的研究变量的项目分析
多元线性模型中回归系数矩阵的可估函数和协方差阵的同时Bayes估计及优良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构的多样本分析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因素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