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为,彭 倩,邓 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腺外科,重庆400010)
乳腺癌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302例临床观察
刘 为,彭 倩,邓 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腺外科,重庆4000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发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血栓发生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给予PICC的302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观察,对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302例给予PICC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3例,发生率为4.30%(13/302),其中30.77%(4/13)血栓发生于置管后12 d内,4、5 Fr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81%(3/166)、7.35%(10/1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部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后应严密监测预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发生,通过有效、全面评估乳腺癌患者全身情况,选择较小直径导管及合适穿刺部位有助于降低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静脉血栓形成;导管,留置;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副作用;乳腺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 edcentral catheter,PICC)主要用于长期大量静脉治疗、抗生素输注、尤其是静脉化疗等治疗领域。其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现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由于PICC在人体内留置时间长,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较复杂,PICC型号、导管材质及穿刺部位等均会对血栓的发生产生较大影响。为探究本院乳腺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有效的预防策略,作者对302例给予PICC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查阅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因治疗需要给予PICC的302例乳腺癌患者随访监测记录,其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3例,年龄26~78岁,平均49.69岁。根据PICC型号不同将302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136例患者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型号为5 Fr的PICC(5 Fr组),长度为45 cm,插管部位:贵要静脉76例,肘正中静脉43例,头静脉17例;166例患者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型号为4 Fr的PICC(4 Fr组),长度为60 cm,插管部位:贵要静脉103例,肘正中静脉39例,头静脉24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整理分析两组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发生部位,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相关数据,探究原因和干预措施。
1.2.2 临床诊断方法 对有临床症状或可疑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
1.2.3 治疗方法 对已确诊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患者根据病情遵医嘱进行抗凝溶栓治疗,适时监测凝血功能,患肢抬高并适当制动,禁止局部按摩及热敷,若溶栓困难者考虑给予血管介入取栓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时间 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为PICC后5~83 d,平均31 d。其中4例患者在PICC后12 d内发生血栓,最早发生于PICC后5 d内,5例在PICC后12~45 d发生血栓,4例于45 d后发生血栓,最迟于83 d后发生血栓。
2.2 不同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5Fr组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10例,发生率为7.35%;4 Fr组患者中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为1.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 P<0.05),见表1。
表1 不同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不同穿刺部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5 Fr组患者中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58%,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9.30%,头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8%,不同穿刺部位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 Fr组患者中贵要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94%,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6%,头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不同穿刺部位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穿刺部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乳腺癌患者应用PICC化疗,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降低了患者经济负担,避免了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的破坏和局部组织的刺激,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但由于患者自身疾病情况[1-3]、临床用药情况[4-6]及PICC置留时间导致的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也不容忽视,PICC后需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尤其是置入后45 d,血栓发生率为2.00%左右。本研究发现,直径4、5 Fr型号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不同,其中5 Fr型号PICC血栓发病率明显高于4 Fr型号,表明PICC管径是影响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的重要因素,与多数文献报道结果一致[7-8]。因此,在临床中应该为患者选择型号小的导管,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此外,穿刺部位也是影响血栓发生率的因素之一。袁玲等[9]认为,对较长、较弯曲的左侧路径插管时难度较大且容易损伤血管内膜,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一般情况下,贵要静脉管径直,血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少,穿刺成功率较高,方便送管;肘正中静脉位置明显,管径粗直,但个体差异较大,静脉瓣较多,导管易滑脱;头静脉管径由下至上逐渐变细,静脉瓣多,PICC易对细小血管造成刺激,导致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置管。置管部位不同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虽然无显著差异,但肘正中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贵要静脉及头静脉,提示护士在工作中不能忽视因穿刺部位不同引发的血栓。由于PICC后血栓形成是多方面因素所致及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后导致的危险性也为广大护士敲响了警钟。护士具有高度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扎实的理论基础、精湛的技能操作、针对性健康指导及延伸随访是保持乳腺癌患者PICC通畅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1]吴红娟,陈雪峰,张美英,等.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34-135.
[2]张业玲.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进展[G/OL].第八界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论文汇编,2012[2015-02-23].http://epub.cnki. net/grid2008/docdown/pubdownload.
[3]陈雅玫,石新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静脉血栓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2):65-66.
[4]King MM,Rasnake MS,Rodriguez RG,et al.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thrombosi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adult patients[J].South Med J,2006,99(10):1073-1077.
[5]朱艳,黄卉子.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新方法探讨[G/OL].中华护理学会2009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2009[2015-01-13].http://kreader.cnki.net/Kreader/CatalogViewPage.
[6]刁永书,李虹,许辉琼,等.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半月版,2005,21(6):3-5.
[7]李俊英,余春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4):893-894.
[8]Turcotte S,Dubé S,Beauchamp G.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are not superior to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the acute care of surgical patients on the ward[J].World J Surg,2006,30(8):1605-1619.
[9]袁玲,李蓉梅,吕佳,等.PICC置管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0):945-94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17.041
B
1009-5519(2015)17-2664-03
2015-03-06)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院级科研计划资助项目(2013-08)。
刘为(1986-),女,重庆石柱人,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E-mail:446756692@qq.com。
彭倩(E-mail:3177057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