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张亚力
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研究
◎ 文/张亚力
1.人口承载力的含义
人类的发展需求、享受需求和福利需求都是对于生活舒适度的感知,对于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直接决定了人口承载力的大小。人口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持续供给、环境长期有容纳量、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在此将人口承载力与实际承载人口之比定义为人口承压能力,该指标可以直观地看出北京市人口是否超载。
2.人口承载力的评价指标
笔者从经济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技及医疗保障等方面衡量人类的享受和福利需求,并据此测算人口承载力。笔者参照相关的人文发展报告和小康社会科学指标体系等文献,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经济发展规模选择人均GDP、人均货物进出口总额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指标来衡量,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人均住宅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来衡量,教育科技采用人均教育经费、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均专利数量指标来衡量,医疗保障采用预期寿命和卫生技术人员比例指标来衡量。
3.人口承载力的测算
(1)将人们的生活水平分为高等、中等和中低等三种状态,三种状态下对应的各个指标的理想值即为北京市衡量人口承载力的各指标的参考值。其中,高等水平下的指标理想值指的是介于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过渡国家”水平;中等的指标理想值取自中低收入国家;中低等水平的指标理想值取自2013年全国平均水平。所有指标的数据由2013年北京市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得来。
将高等、中等和中低等生活水平下的理想值分别带入人口承载力综合模型,就可以得到三种情况下的理想得分。将北京市的各指标值代入就可以得到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综合得分,同样地,将北京市的各个指标值带入人口承载力模型,可以得到北京市人口承载力的实际得分。将三个理想水平下的得分与北京市的实际得分相比就可以计算出北京市在三种理想情况下的相对人口承压能力。承压能力以1为界线,能力大于1表示没有超载,距离1越远表示可容纳的人口数量越多;能力小于1表示人口超载,现有的经济条件及社会发展状况不足以承载现有的人口数量。
(2)北京市人口承载力测算情况。2013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14.8万人,经测算得知,中等和中低等生活水平下可承载的人口分别为2930万人、5803万人,均高于2114.8万人,能力大于1,但高等生活水平下可承载的人口仅为1400万人,能力小于1,仅为0.66。这说明,若北京市人民要求的生活质量在中低等水平,那么按照现有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医疗保障及教育的实现情况,北京市人口不仅没有超载,甚至可以承载的人口远远超过现有的人口,还可以继续吸纳大量外来人口;若按照中等生活水平标准,需要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要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障要不断深入,对人均GDP、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卫生技术人员数等指标
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种情况下,可承载的人口与总体小康相比明显减少,仅可承载2930万人,但仍高于北京市现有人口;高等生活水平代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按照北京市现有水平,仅可承载1400万人,北京市已超载。但是从北京市11个指标的具体情况来看,人均GDP、预期寿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三个指标值达到了高等水平,人均货物进出口总额、人均住宅面积和人均专利数量达到了中等水平,每千人中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经费和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中低等水平,而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远远小于中低等水平,这说明北京市还尚未达到高等生活水平。
从人口承载力综合模型看,北京市人口还没有超载,其多数指标达到了中等生活水平。人口承载力按照中等生活水平来看为2930万人,还可吸纳一部分人口。但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仍存在不足,这也可以解释北京市交通为何如此拥挤。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北京还应采取措施,否则这将成为阻碍北京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的角度来看,北京市要想容纳更多的人口,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规模的增长,而要更加注重教育、医疗和住房等反映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的因素同步提高。
当前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足以承载现有的人口,没有超载,但若不加以规范,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北京市终将难承其重。
1.研究结论是基于北京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测算的结果
由于北京公共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人口和优秀企业集中在核心城区,从而导致中心城区人口过多,人口承载压力大,而生态涵养发展区等远郊区县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较于中心城区也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仍处于调整阶段,由此带来的人口分布不均,形成了核心区拥堵、非核心区人口稀少的现象。
2.企业和产业集中在朝阳区、海淀区等地,产业集中度过高,导致房价较高
就业人员只能选择在远郊区县居住,结果导致每日上下班“潮汐现象”,加大了交通压力的同时,给正常出行的居民形成了人口过多的印象。
3.北京市的功能定位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国家创新示范区,但事实是各种国家资源都过度集中在首都,吸引了源源不断的人口
在北京市的功能定位之外,北京事实上还是国家的科教、经济、财政、金融、外交、军事、交通、商业、旅游、信息、汽车制造等几乎所有行业部门的中心,这种做法是中国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但是将一个国家社会运转的各个环节的中心功能和部门统一集中到首都一地,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人口。
一个城市的人口容量必然是有限的,不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无限量的增长,随着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人们的幸福指数必然会降低,因此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北京市人口的增长。
1.加强人口问题研究,建立统一的人口管理体制
北京市人口的特点是流动性大、基数大和增长迅速。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承载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容许人口无限量地增加。要想缓解北京市人口承载的问题,控制北京市人口增加,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控制人口意识,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至下,要群策群力,步调一致。此外,北京市要加快建立控制人口规模的机构,对全市人口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改变人口多头管理的现状。
2.调整产业布局,疏散部分首都功能
北京市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要确立服务全国的观念,继续做大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旅游业、信息服务业、物流业、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质量和水平。同时确定一批优先发展的产业,加快发展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信息安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高端行业的发展带动传统服务业的升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应明确北京市目前超载的中心功能,将过度集中的国家资源和机会在全国内进行科学布局,对首都功能进行一定的疏散,将部分产业进行转移,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
MEILIZHONGGUO| 美丽中国 |
九龙瀑布位于云南省罗平县城北22公里处,因发源于九龙河而得名。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水流的千年侵蚀,在此形成了十级高低宽窄不等、形态各异的瀑布群,当地布依族群众称之为“大叠水”。九龙十瀑之间,以浅滩或深潭相连,因其瀑布众多、景点密集而形成独有的观赏特点,素有“九龙十瀑,南国一绝”的美誉。
■ 受天之祜 于怀/摄
3.扶持中小企业,促进第三产业就业增长
中小企业发展灵活、经营多样,同时第三产业中的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因此,增加人口的重要战略之一就是要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北京要及时完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帮助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扩大就业。
4.发展周边经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北京吸引人口流入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其本质是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一致、严重失衡,从而使北京对周边地区的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单靠北京市采取措施来控制人口是不够的,必须要加快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周边地区与北京市区在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如此才是缓解北京市人口压力的重要途径。建议北京市把一些功能转移到周边地区,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推”和“拉”两个方面削弱北京市的人口压力。
5.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扶持力度
北京市中心城区(如首都功能核心区)人口密度明显高于非中心区及周边的城镇。为疏散市区的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必须加快小城镇和卫星城市的建设,提高扶持力度,为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吸引人们到周边地区、小城镇和卫星城市定居,如提高交通便利程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治安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教育政策,提供商品房优惠政策等。通过完善相关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人群前往居住,达到疏散北京市人口的目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编辑: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