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能够改善课堂气氛,因此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合作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小组合坐学习”,那就会成为最失败的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不断地探索研究,争取让小组合作更高效。下面就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优化组合,各自分工明确
1.分组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了保证公平竞争,各尽其才,小组的配置要精心设计。因此,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一般以4~6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都适当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会让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在合作中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并担任一定的角色。小组长由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较强的学生来担任,负责组员分工;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让他担当操作员;记录员由总结能力好的学生担任;喜欢表现、语言表达条理清晰的学生则当汇报员。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可能性”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合作交流环节,活动开始前,我就要求每一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及汇报员,其余每一位成员都充当观察员,这样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其乐无穷。
二、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难易适度,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小组合作就会流于形式,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一定难度、有探讨价值及开放性的问题,才是我们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中,我就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作为问题进行小组探究,用棱长是1 cm的12个正方体拼成长方体,并记录下每一个拼好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各自的体积,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最后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设置一些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合作的欲望,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要帮助学生明确进行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在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的目标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这段时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布置清楚,要让每个小组都明确自己要完成的任务,并且明白通过怎样的“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例如,在教学“搭配的学问”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帮小红搭配一套衣服。在这个环节中,任务和要求交代十分明确:一件上衣只能搭配一件下装,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教师一布置完,各组都开始讨论,小组内有的学生在画,有的学生拿小学具在摆,小组里的记录员记录下每一种方法,每个小组活而不乱,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整个活动过程有条不紊,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四、学生合作,教师置身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也能积极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因此,教师要进行巡视,当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成为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当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这时教师就应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只有深入学生中间,才能不断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调控教学进度。
五、多元评价,激发合作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可以自评、互评、小组评、全班评、教师评等。对小组学习的成果、精彩的反馈汇报,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鼓励,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也要评一评、比一比,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客观、准确,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同学的优点,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必要性,有时失败,有时成功。当失败时,我总是总结原因,争取下次弥补过失;成功时,我就会记录下每个瞬间,总结出好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掌握并运用好这个杠杆,就会让每个小组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我将继续关注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1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07.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
[3]彭贤智.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