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虹
初二物理课本在练习题的安排上形式多样化,有计算题、问答题、填空题和实验题。
物理问答题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根据物理现象的规律及有关概念解答的问答题,另一类是根据定律、定义的数学表达式进行推理的计算形式的问答题。
对于第一类型的问答题,我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演示实验等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层次地透彻分析物理现象的规律及有关物理概念,总结解答问题的要点和层次,归纳出解答问题的基本形式。
例如,有关“惯性”的问答题教学:我先在课堂上演示课本中第66页的图3—6的惯性球实验,引导学生首先观察小球及木片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其次观察在金属弹片对木片施加力的作用的情况下,木片的运动状态如何变化,最后观察在此过程中,小球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并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小球和木片原来处于静止状态,在金属弹片施加的力的作用下,木片由静止变为运动,小球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接着我演示了课本第66页的图3—7的实验,由学生分析讨论:当运动小车遇到障碍物,由运动变为静止时,小车上的木块会向前倾倒的原因,并归纳总结出“惯性”问题解答的基本格式和方法:
1.先分析物体原来所处的运动状态。
2.再分析在力的作用下,哪部分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哪部分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根据以上解答,学生就可以准确解答此类问答题,如课本第67页第(3)题的答案为:
用铲子送煤,煤和铲子都处于向前运动的状态,当铲子在力的作用下由运动变成静止时,煤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就顺着铲子原来的运动方向进入灶内。
对于第二类问答题我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与计算题解题的分析方法和基本格式对比,引导学生掌握这种类型问答题的解题基本方法和格式。
以课本中第90页练习二第(1)题为例进行分析教学的方式如下:
例: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哪一个质量大?哪一个重?
(A)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分析“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这句话共给几个已知条件。(a.铁块和铜块体积相等。b.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
(B)引导学生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已知体积和密度的条件下,应如何求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的大小?解题过程需要哪些解题根据?
(C)引导学生采用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将已知条件引入公式中进行推算,求得正确结论。
(D)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写出此例题的完整答案:因为铁块和铜块体积相等,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p=m/V可得m=pV,则铜块的先是较大。根据G=mg可知铜块较重。
通过例题分析、练习及课外作业的训练,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类型问答题的解题基本方法:
1.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中通过方字和插图所给的已知条件。
2.依照题目所给已知条件,寻找解题根据。
3.将已知条件引入解题根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问答题改为填空题、改错题,让学生做必要的解题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类型问答题解题基本格式:条件、根据、要求。
初二年级物理学科问答题解题的格式化教学,符合初中学生认识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使学生通过单纯模仿→理解→记忆→思维→灵活应用,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这一丰富而复杂的认识过程,逐渐掌握物理练习题的解题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切实可行的。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