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2015-07-06 07:38栾合东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

栾合东

摘 要: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一个人是否优秀所依据的标准是通过衡量他的思想品德实现的。在现在的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进行十分重要,因此,思想品德课程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初中教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准确地把握教材与新课标,其教学过程也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把握学生心态来精心设计,使心理健康教育无形地渗透到教学中,这样才算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模式要选择适当的

我们首选的课堂管理模式是民主型管理方式。即在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民主型管理模式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和谐,并营造出让学生感觉到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一种气氛,其氛围使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提升了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主性,这样学生能从中汲取更多积极的心理养分,相对减少了师源性的心理伤害,因此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2.课堂管理要行之有效

通过历年的教育实践证明,影响学生心理成长和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使用的处理策略是否恰当,以及能否正确使用奖励与惩罚手段,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课堂管理方法要有效实施并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就要在正确的学生观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教育学的有关原理和知识,并在心理学配合下教学。

3.课堂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置问题,还要坚持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原则。即应在愉悦性、激励性、差异性、支援性为前提下,着力于通过情境等引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建立在快乐之上,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在平等、民主、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学习情绪愉悦,对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策略

1.要讲究有机渗透

教师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渗透点可以依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这些内容所蕴含的可利用资源,不能只为了渗透而渗透,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思想品德课程虽然含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但也要因材施教,不能强行渗透,有些教师好像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不论什么内容,也不论时间是否合适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制作课件,寻找“渗透点”,这样都会走进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教学中的内部渗透与整个学科教学的具体过程是紧扣的,是有机融合的,它贵在自然、贴切。

2.渗透要讲究适度

就像在目标设定中指出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科课程本身的内在规定性目标才是“主目标”,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副目标”“辅目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应“适时有度”,即在一节课中,时间是45分钟,其中如果有20分钟以上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就有点过长,也达不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这节课变成了心理健康教育课而不是学科渗透了,因此要“适时”。与此同时,“有度”主要指以下三点:(1)渗透目标不适合太高也不适合过低,即要注意渗透高度;(2)尽量考虑各层次学生的可接受性,并根据学生个性心理及个别差异循序渐进地渗透,即要注意渗透梯度;(3)教师要经常搜集学生的有关动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渗透的策略,即要注意渗透效度。

3.渗透要讲究灵活性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其教学设计取向看,既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以活动为中心,为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心理训练,还是以问题为中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具体渗透方法来看,有角色扮演法、移情体验法、游戏法和认知矫正法等;从渗透形式上看,有集体式与个别式,讨论式与写作式和分散式与集中式等。

社会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加以引导,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刘淑英.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的德育和心理的培养[J].新课程:中旬,2013(11).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