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仙华
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力军,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质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执行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在课堂。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势在必行。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今天,“轻负优质”已成为学校对合理教育教学方式和质量的必然追求。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才会有出彩的语文课堂。可以说,执教能力是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首要解决的问题。
语文执教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现能力的提高。怎样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完善教学评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有效提高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笔者以现代文阅读课为例,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一、教学设计能力单元
选择现代文《竹影》一篇,让语文组内教师按以下流程进行独立备课和研修讨论,以提高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
第1周第1节课分别独立构思课堂框架,形成《竹影》一次教案。然后课余开放网络,允许搜索,并提供该课文的部分资源,供组员钻研浏览,分别改进自己的教案,形成《竹影》二次教案。
第2节课讨论交流与点评。在第1节的自我备课基础上,第2节我们组内教师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何设计教学流程,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并且在每人讲述完自己对《竹影》的教学设想后,坐到一起交流备课后的感悟,不断地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力求第二次备课比第一次备课有新的突破。可以说,此类磨课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合作交流的默契。
第2周第1节课对照资料,分别思考改进教案,形成《竹影》三次教案,明确语文组内上“同课异构”的教师(两位)。
第2节课就三次教案的形成及资料浏览中的启发之处,写一篇千字的体会。关于资料学习后的启发体会,先是书面交流,安排发言交流和教研组长点评:关于备课的若干关键问题(单元整体、课标理解、文本解读、学习环节设计、学习过程的预期、注意要提到作业问题)。
二、教学实现能力单元
第3周两位教师以“同课异构”的方式,教师进课堂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教研组长参与讨论,分析该课文的教学处理,形成提高教案,推选另两名教师上提高研究课,同时研究制订课堂观察的基本思路,并作简要分工。课后形成自我诊断和同伴诊断。
第4周确定最值得课堂展示的教案,让三位教师以“提高课”“同课同构”的方式,观察研究课堂教学的实现方法,体验课堂观察。如果条件允许,把上课流程拍成影像,形成提高研究课的教学实录。同时课后形成自我诊断和同伴诊断。
经过几轮的磨课、课堂展示,经过同组教师之间的自我诊断、同伴诊断的过程,最终形成提高课的教案。在同一教案面前,会让参与教师油然产生“上课难,上同课异构难,上同课同构更难”的深刻感慨。
在“同课同构”课堂呈现的过程中,由于每位教师间个性理解的不同,面对同一问题的诠释方式也截然不同,与学生间产生的火花也不同。比如,在涉及《竹影》“文中的父亲是谁?”这个问题时,如果跟学生讲解“不是丰子恺父亲,是丰子恺本人”,这样的一种解释,必然过于武断。所以,在课堂上,笔者的陈述是:“文中的父亲的原型是丰子恺本人。”而另一位教师的讲解是:“文中的父亲是丰子恺对他的一种美好寄托。”两者陈述方式不一样,但殊途同归的是:文中的父亲不是丰子恺的父亲,这一点是我们磨课时,查阅了大量材料后确定的结论。
教师设计能力和教师实现能力的提高,尽量让每节课做到如何 “授之以渔”,而不是“捕之以鱼”。在教师教学设计环节,教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教师要较多考虑“我为什么做我所做的”,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教师较多考虑“我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做些什么”。在教师课堂教学实现环节,语文教师提高自身课堂驾驭能力的同时,要更多地强调教学方法的情感性,重视师生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重视对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尤其是情感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强调教学评价的科学性,重视语文教师的自我评价。总之,无论哪个环节,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在自己经历、探索,在交流讨论中给予空间和想象,从而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堂课,从设计到上课,从理论到实践,就像一个平面上画圆,随着圈起来的部分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圈外拥有更多的空间。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更新,一次次地收获,“磨课”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很充实,很快乐!
总而言之,通过此类研究与探索,可以使广大语文教师自觉地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使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自觉行为,使教师了解、掌握教师执教能力建构的一般过程、方法和策略,逐步提升语文教师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和素养。
“有效教学”“轻负优质”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行动。在这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有效提高我们语文教师的执教能力”“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实施“轻负优质”的有效工作策略,我们在对有效教学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在提高语文教师执教能力的道路上,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努力地付诸于教学实践。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