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万华
摘 要:首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简单认识,并进一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效益,最后对如何更好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做了简单探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教学效益
新世纪以来,团队合作成为主流,一个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在素质教育阶段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正是教育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手段。现如今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中小学的课堂上。
一、对合作学习的简单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之所以可以在全世界传播,是因为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本身具有强大的活力与生命力。其优势在于它不仅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它也使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有时候教师无法发现学生的学习难点,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课堂不再是呆板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课堂的参与者都充分地参与进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更加和谐。小组学习模式下,学生将不存在优劣的分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小组中收获了友谊,学习差的学生在小组中提高了学习成绩,实现了双赢。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我国开始关注国外的合作教育模式,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目前我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总体成绩还是喜人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型一线城市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为学生培养了良好的品质。但是不可避免地在一些中小城市,还有相当一部分师生对这种学习模式比较抵触。小组模式下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使得教师的权威性得到了挑战,教师传统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效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科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讨论、讲解、辩论以及老师参与的辩证环节来开展学习。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初中的数学知识。数学的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的学习,更是知识的应用,小组学习模式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应用数学,使数学真真正正地进入学生的生活,这才是素质教育中数学学习的本质要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初中数学的学习已经不再像小学学习简单的背公式就行,还有枯燥的理论知识,如果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进来,这将很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初中教师的教学是“满堂灌”,不会因为单个学生跟不上而停止教学,通过小组学习模式学生可以更加方便的学习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有一定的共性,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相互之间的学习难处,同时学生之间的讲解不同于老师书面化的讲解,使学生更加简单地理解。学生之间的讲解如果没能听懂可以反复地讲解直到学生听懂,这样的学习必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上一层楼。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往空间变大,学生之间学会了交流、谦虚、倾听。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不再是单一的靠老师,组员之间也可以是对方的老师,学生个人知道的课外数学内容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得到共享。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别,不再是单纯的奖励学习好的学生,这种小组形式的奖励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方式的创新,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如何更好地运用好小组学习模式,对全面实施学生的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每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实践和理论知识的支撑。想要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对合作学习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因此需要加强教学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同时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分配小组、确定小组人员,在保证小组人员间学习质量的同时,要考虑学生之间学习成绩、性格以及生活习惯的差异。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学习理论,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成员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保证。
参考文献:
杨艳.初中数学学科能力培养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