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家校合作方式创新的实践研究

2015-07-06 00:28王锦升
新课程·中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教育模式家校合作农村

王锦升

摘 要:现在,家校合作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是,针对我国现阶段家校合作的效果来说,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在我国的农村,家校合作的构建还不完善,也没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可以参考,因此,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来帮助农村进行家校合作的教育改革。就农村家校合作方式,分析并研究其对策,总结出了可行的家校合作教育模式。

关键词:家校合作;农村;教育模式

一、家校合作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1.家校合作教育的目的

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在飞速地向前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必然要进行改革,而“家校合作”正是适应了当下的发展状况。家校合作的目的是让学校和家庭在思想和目标上达成共识,以育人为原则,让未成年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生活的环境中和成长的道路上,都能够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

2.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

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在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为每个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同,因此,每个孩子在家庭中所培养的思维、品行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对子女进行再教育,让学生在脱离了家庭之后接受学校的教育,正确地引导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才。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学校的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相互配合,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家校合作还可以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息交流更有针对性,现在的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还是不够紧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多数都是通过家长会来进行,而交谈的内容也以学习成绩为主,这就使学校和家长的联系相对比较疏

远,而家校合作则可以使教师更为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和

对待父母的态度,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学校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的信息交流就会更为通畅,信息的传递也更有时效性。同时,家校合作还能够优化学校的教育环境,使学生接受的教育更加完善。

二、农村家校合作方式落后的原因

1.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观念落后

多数农村的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认为将孩子送入学校,教育就是学校的职责,他们只负责孩子的生活费供给以及日常生活的料理,可是,这种做法却让学校担负了过多的职责。每个学校都有问题学生,这种学生不仅让父母头疼,也让学校感受到了教学的压力,因为这些问题学生,一部分家长开始抱怨学校,将孩子的问题片面地推到了老师身上,他们不理解很多问题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家庭的影响。心理学早就提出了“对于一个人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格形成阶段,在于早期的家庭教育,而这一点是学校任何教育都无法给予的”。其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种观念早就已经形成了,只不过,对于农村的部分家长而言,他们受到长期的传统习惯的影响,而导致了现在的这种思想认知。

2.家校合作过于形式化,未能突出家长的主体作用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家校合作的渠道过于单一,其主要形式就是召开家长会,而且主要是在考试之后召开,一种是学校组织的集体家长会形式,一种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的家长会。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主要是学校领导发言,针对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为主总结的内容;班级召开的家长会则是以班主任为主要发言人,各任课教师辅助发言的形式,具体针对各位学生进行逐一评价。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后者家长会召开的形式虽然效果好于前者,可是,学生家长都没有具体参与到其中,有个别家长也是出于形式的发言,并没有和教师间有真正形式上的沟通,这种家长会的召开过于形式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现有的问题,反而使家长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只能将问题放到自己的孩子身上,也让学生出现了逆反心理,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没有达到家校合作的真正意义。

3.家校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制度的约束

现在,各地对于家校合作的组织和监督机制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也没有将家校合作列入学校的考核范围里,这使得家校合作组织者没有独立决策和规划的权利,导致其在实践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其具体作用,特别是在农村,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应用的提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在于我国现阶段针对家校合作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和规定,虽然有相关的政策,但是较为宏观,其指导性不强,开展的合作形式和效果未能发挥出政策的导向作用,因此,家校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农村家校合作的实践研究

1.针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转变其教育观念

针对学生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学校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可以开展“家长学校”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家长认知,以转变其教育观念为目的,使家长形成科学的教育方法。近年来,我校先后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关工委家庭教育报告团等到校给学生家长做主题报告,鼓励其创建学习型家庭,为了孩子的学习,首先家长需要学习,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订阅学习资料,形成家庭和学校的整体配合,充分利用有效资源进行合作教育,创建适合学生健康生活和成长的社会环境。

2.建立家长委员会,使家长发挥监督作用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使家长在生活中对孩子起到督促和指导作用,这样就能够和学校形成有效的家校连教机构,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之中,根据不同的孩子制订切实可行的制度进行规范。针对家长委员会的形式可以根据分级的模式进行教育

监督,比如可以实行“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年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以分级管理的形式,来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对家长委员会的成员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要求成员必须有责任心,将监督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定期与学校进行信息交流,以便于学校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这样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管理,是对家校合作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3.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的活动,使家长参与到教育中

家校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学校要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来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如,通过教师课外访百家、到村开家长会、电话访问、家长探访日等活动来鼓励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中,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或同一类型学生情况的小型家长会等,交流彼此对孩子学习的经验以及对孩子在学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要和家长之间进行有效地沟通,将学生在校期间的问题及时告知家长,同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参考家长给予的建议,以友好、尊重的态度来面对家长,在交流的过程中寻找最合适的教育方案,使学生家长乐于参与到家校合作中来。

本文从家校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入手,研究了农村家校合作滞后的原因,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以家长和学校双方进行教育上的转变,希望能够对现今的农村家校合作有一定的帮助,从而创建出具有特色的农村家校合作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芳.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1(02).

[2]王崇念.浅谈农村中学中的合作教育[J].新课程:上,2011(06).

[3]梁伟国,李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者:山东省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思考和探索[J].人民教育,2012(07).

[4]王开太,帖师民,施银芳.探索有效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革新,2011(02).

[5]樊平军.家校互动:形式、内容及现实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6]漆力戈.换位思考:确保家校互动有效的良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1).

[7]王天贵.浅谈农村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J].贵州教育,2005(22).

[8]周显著.家校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04(Z2).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教育模式家校合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