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三单”导学模式设计及反思

2015-07-06 01:39袁锦明
中学生物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细胞膜导学运输

袁锦明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课堂,难点也在课堂。为了有效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活力课堂,我校生物组认真学习江苏如皋“活动单”导学课改经验,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出“三单”导学模式。笔者就“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课的“三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三单”导学模式设计

1.1 预备单的教学设计

(1) 创设教学情境,设疑导入。

课始,教师依次在讲台的左、中、右三处喷香水,并对学生提出要求:请闻到香味的同学马上举手(大约几秒钟后,学生从近到远依次举手)。教师接着提问:① 从依次举手的时间差上来分析,可以得出气体扩散具有什么特点?② 如果在你面前设置了一层塑料薄膜,你还能闻到香味吗?③ 如果你面前的塑料薄膜换成细胞膜的话,那么你会不会闻到香味呢?教师趁势导入新课:物质是怎样进行跨膜运输的呢?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又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喷香水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扩散的概念,为后面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 亮出学习目标,明确方向。

随后,教师让学生阅读预备单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① 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说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点,阐明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意义;说出膜泡运输的过程和意义。② 形成观察、类比、比较、归纳以及图表数据解读的能力。③ 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与交流,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出的,是对学生本节课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目标。在课始亮出学习目标,目的是给学生的学习明确方向,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怎样的程度。

(3) 出示自学内容,自学检测。

教师要求学生自学5 min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②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请画出一个磷脂分子的图形。③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请画出膜的基本支架的图形。④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分别是什么?⑤ 哪些分子能通过脂双层?哪些分子不能通过?(参考人教版教材P70页问题探讨中人工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图)⑥ 什么叫被动运输?根据什么又可将其分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⑦ 主动运输具有什么特点?它有什么重要意义?⑧ 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

学生完成自学检测题(略)。

设计意图:自学内容包括本节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及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以前学习过的重点知识。依据“凡学生自己看书能懂的,不教;凡看书不懂但自己想想能够弄懂的,不教;想想也不懂,但经过学生之间讨论能弄懂的,也不教”的“三不教”原则,教师指导学生依据自学内容进行独立阅读和思考,充分接触文本,尝试完成知识建构,并将自己得出的答案和教师屏幕上提供的答案校对,最后将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在小组内呈现出来,由小组成员合作解决。在基础知识预习课堂化的操作中,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也为后面活动单中重难点知识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活动单的教学设计

(1) 活动一:绘制示意图。

要求:在图1上完成物质进入细胞三种方式示意图的绘制(绘制时要注意箭头方向是否正确、箭头穿过的位置、是否需载体或能量等,离子和小分子物质用小圆圈表示)。

设计意图:绘制示意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绘图过程中学会区别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不同特点,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迁移。教师先让学生自己画,接着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交流,小组合作讨论完善。教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并请其他组的学生评价,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活动二:观察表1中示意图。

① 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区别。

②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模拟表演。

材料准备:6张裁好的彩色卡纸,上面分别打印有“O2”、“K+”、“K+载体”、“葡萄糖”、“葡萄糖载体”、“ATP”。

表演1:O2通过肺泡壁的细胞膜。

表演2:葡萄糖通过红细胞的细胞膜。

表演3:K+通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设计意图:教师先播放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动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一中图1的基础上自主填写表格1,并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抢答,并给抢答正确的组加分。通过活动,学生达成了“说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异同点”的学习目标。为了让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设计了模拟表演:让8个学生上讲台模拟表演磷脂双分子层,让3个手持“K+载体”、“葡萄糖载体”、“ATP”的学生插在脂双层中,让各组学生思考如何完成表演1、2、3,最后给模拟表演正确的小组加分。整个活动寓教于乐,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 活动三:完成坐标图。

① 提供如表2自由扩散的实验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坐标曲线图,总结规律。

曲线解读: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差成

关系,自由扩散过程只受     影响。

② 提供如表3协助扩散的实验数据,请分析数据,绘出坐标曲线图,总结规律。

曲线解读: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物质的运输速率与物质浓度差成   关系,协助扩散过程中物质运输速率受     限制。endprint

③ 根据主动运输特点,请尝试绘出主动运输的坐标曲线图。

曲线解读: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物质时,影响其吸收速率的因素是    和    。

设计意图:图是知识的一种简洁、灵活的表现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新知等能力的一种重要的途径,更是高考中十分重要的考查形式,所以图表教学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本活动的3个过程,教师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上黑板完成坐标图,并进行曲线解读,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图表转换、图文转换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活动四:描述模式图。

① 说一说:

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膜的方式即胞吞过程的模式图和大分子物质排出细胞膜的方式即胞吐过程的模式图如图2所示,请你用适当动词准确描述胞吞和胞吐过程。

胞吞:     、     、      、

、     、     ;

胞吐     、     、      、

、     、     。

② 比一比(表4)。

设计意图: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来描述大分子出入细胞膜的模式图,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分析、比较、归纳、语言表达等能力。

(5) 活动五:构建概念图。

要求学生画“物质出入细胞”的概念图: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参见教材P14页、P38页的概念图)。

设计意图: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围绕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教材已经将概念图引入到许多章节的检测中,并强调画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从而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本活动教师让小组合作构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概念图,并通过实物展台展示、评价、完善各小组的作品,这不仅是对整节课的知识起到总结、归纳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合作构建过程中激荡了思维,创意想象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1.3 检测单的教学设计

检测单上的习题由教师精心选择,并将习题按从易到难的难度梯度编排成第1关、第2关、第3关、第4关(习题略)。

设计意图:以闯关练习的形式设计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检测学习效果的同时体验到闯关成功的乐趣。

2 实施“三单”导学模式的思考

2.1 “三单”导学的概念

“三单”导学是以预备单、活动单、检测单(简称三单)组成的导学单为学生的学习载体和引擎,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课堂反馈与评价机制”为保障,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2.2 “三单”导学的特点

2.2.1 以“读”为基础,突出“独立学习”

“读”即预习。本课在预备单的引导下,教师将新课中基础知识以及和新课学习相关联的已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列为课堂必读内容,学生可通过圈、点、勾、画等形式,积极主动地落实预习,通过个体独立学习解决基础问题,为后面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2.2.2 以“议”为铺垫,突出“合作学习”

个体独立学习解决基础的问题,而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提高的问题,即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议”活动单上的问题或任务: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议”解决了某些知识点的疑问,抓住了问题的症结,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

2.2.3 以“展”为重点,突出“展示交流”

成果展示为合作学习提供反馈。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大胆把自己所获、所想展示给大家,黑板、讲台等都可以成为展示的舞台。在本节课中,学生展示的方法体现出多样化,有“抢答”,有“表演”,有“写”(如上黑板写等),有“画”……学生在进行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点评,包括纠错、表扬等。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将阶段性评价教学改变为过程性评价教学,并贯穿始终。学生通过答问、表演、完成学案获得奖罚的分数,并累加成小组的分数,最后按周、月评比优胜小组。这样在以团队为整体的激励性活动中,带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鼓励对自己团队集体荣誉而出力,既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2.2.4 以“点”为关键,突出“教师主导”

现代教育学界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主导”还是不能偏废的。在课堂法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主要体现在“点”上,“点”即点拨,就是在读、议、展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进行精点巧拨。例如,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模拟表演中,教师进行点拨:“注意载体蛋白的专一性”。关于“点”,有三个要求:① 点一点,教师只点个别共性问题;② 点到为止,一语中的,一语道破;③ 画龙点睛,点到实处,揭示本质,阐述规律,恰到好处。“点”的最终目的是知识引申,学法导引,难点突破,引导学生不断探索。

2.2.5 以“练”为核心,突出“巩固提高”

“练”即练习,是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导学案最后的检测单上,精选一些让学生独立进行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学生思维,形成相关技能。习题的选择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训练。不同能力要求的题目分类编排人性化操作,标题后加注一些激励性语言,以暗示、鼓励学生。比如,基础练习题(你一定行的),能力提升题(你还可以做的),灵活运用题(挑战自我),让不同层次学生都学的有信心、有收获。endprint

猜你喜欢
细胞膜导学运输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
宫永宽:给生物医用材料穿上仿细胞膜外衣
香芹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