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弘光
1 生态文明教育与生物教学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新型文明形态,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生态文明教育是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一环,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人的教育这一核心,将生态文明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荣,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项活动中培养既有益于社会、又有益于自然和生态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人的教育过程。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指出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其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具有知识教育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三维目标。而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便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高中阶段依然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样的课程目标。毋庸置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合作完成的重点工作之一,不能不重视,更不能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无法用分数衡量却又对学生情感和价值观良好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即生态文明教育。
2 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正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继承者和开拓者。由于受到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阅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他们还处于生态文明意识不够清晰、意志不够坚定、行为不够规范的状态,再加上中学没有专门设置生态道德教程和教材,但在生物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说明中都广泛涉及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或内容,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是新时期加强德育的必然选择。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完成教学任务和使命,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与时俱进,更是为全人类的生态文明教育做出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已经有30多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污染问题也更加强烈、集中地显现。在面对温室效应、酸雨、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我国大气污染严重、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的现状时,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规范人们的生态文明行为非常迫切。青少年的思想正处在萌芽状态,成长的土壤对他们的习惯的养成有着决定性作用,生物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当仁不让的发挥主导力量,在生物教学对接班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十分迫切而亟需的,因为他们就是不仅是生态文明的拥有者,更是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
3 推进生物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索
3.1 提高教师自身生态文明意识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与调控者,也是生态文明教育是否成功的决定因素。只有教师自身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所讲授内容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教育,而不是机械地灌输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和重要性,学生也只是机械的听,并不能引导学生对生态文明进行思考,更不能激发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在做一个热爱自然、珍惜自然的环保人士的同时,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生态文明进行宣传和引导,这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大大促进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
3.2 唤醒学生心中对生态文明的向往
学生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生态文明教育进行的对象,生态文明意识在学生心中深入的程度直接影响他们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可爱动物的热爱、可以说是学生的天性。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当然这也是每个学生心中渴望学习、生活的乐园。学生有了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在痛心和愤怒于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时进而产生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适当的生物美感方面的拓展延伸,如《人与自然》、《动物世界》等相关的视频,唤醒学生心中对生态文明的向往,激发学生心中对美丽自然真诚的爱,以及坚定对建设生态文明在今后的生活中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的信念。
3.3 加强对学生生态危机意识的教育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生物圈中平等的生命,而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地球正遭到最严重的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乐土正处在危机之中,学生要有危机意识,更有决心为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教师结合课堂内容向学生讲解:人类共同面临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垃圾成灾等一系列环境危机;水源污染,滥砍滥伐,掠夺性开采,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等导致的水、森林、矿产、物种等的资源危机;过度开采和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短期内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导致的能源危机,以及激增的人口数量带来的生存空间,粮食等各方面的危机。
3.4 注重对学生生态文明制度的教育
要顺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更要依靠法律制度的力量,其中,法律使命十分重要。如果只有立法、执法、司法三个环节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那么普法环节的缺失会带来诸多隐患。故教师应在对学生进行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生态文明教育的同时,加大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力度。
3.5 课堂上生态文明教育与教材的结合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生态文明教育新时代的新课题,生态文明教育还没有引起生物教师的足够重视,教材中一些有教育价值的生态学资料和素材,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其教育功能。生物学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在教学过程中生态文明必须与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接受教育的阵地,生态文明教育在课堂上进行十分方便,且效果显著。例如“课标”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直接相关的专题,即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技术;另外,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和健康地生活等专题中也蕴含着许多生态文明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都有机融入生物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
3.6 活动中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的相融
生物教学不只包括是知识的灌输,还有实践的探索。生态文明的教育在生物教学实践中不仅让学生理解更深刻,还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鉴于当前学生现状,需要教师大力的支持和引导,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了解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在我国环境现状与正在发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和各国保护生态的措施。教师也可结合世界环保纪念日,如受世人比较关注的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以及我国的植树节、保护母亲河日、“中国水周”等相关主题纪念日,开展丰富的活动;还可以发起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标语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用电,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学生在学校成为校园生态文明的倡导者,回到家成为家庭生态文明的宣传员,为将来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者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J].求是,2013,24:3-11.
[2] 吴红漫.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10,26(12):31-34.
[3] 钱维.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态伦理学视角[J].中学生物教学,2013,10: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