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晓平
在新世纪的教育格局下,教育亟待创新,与时俱进。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英语学科也毫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呢?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兴趣是进行创新的主动力
学习知识要有兴趣,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味索然,心理上无准备,感知生理器官呈闭滞状态,还何谈创新?为了刺激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启发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大门。因此,课堂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并且要有趣味性。根据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许多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体现。游戏的趣味性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运用新语言知识,获得成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常常会使学生沉浸在交际性游戏的愉悦之中。每个学生都热切地想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激情和兴趣学习相关的单词和语法。同时,也都想抓住他人的特点,活灵活现予以呈现。He is clever,and he study very hard. She is tallest girl in our class.Alice is better than us ,we all like her...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优生、差生、长处和短处都一一被“曝光”。老师及时了解了学生语言表达中犯的错误,随时帮助学生改正。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气氛中知道了自己的缺点,又不会感到被“奚落”。在整个游戏中,学生想的、说的、听的都是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由于知觉、视觉、感觉和思维同时进行,他们对所应用的形容词和副词用法都产生了情绪记忆。
二、改变教学方法是创新的主渠道
1.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要改变 “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被动的师生关系为主动的朋友关系,融入学生之中,使课堂教学互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2.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
问题是创新的关键,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提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质疑的目的性要明确,不可随心所欲,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其次,质疑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疑难要设计得科学、严密,但也要兴趣盎然,避免呆板枯燥。再次,还要有一定的难度。所谓难度,就是教师要设疑给学生解,让学生逾越。有疑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群情激昂地进行讨论。还要注意设计提问的环境,使学生敢问、想问和善问,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做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进行知识贮备,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的,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要以知识为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体现出来的创新情绪、勇气和耐心越好,更容易形成创新。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实践是不可能的,知识的应用为创新提供现实可能。
三、真实自然,体现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教师创设一定的语言教学情境,把课本的语言知识自然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教学生表示家庭成员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家里的照片,并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加强了对生词的记忆。在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的服饰、鞋帽等。在学习表示生活用具的词汇时,教师应尽量的带一些相关的模型,如,我在教学“Whats this/that?”这个句型的时候,准备了小汽车、公共汽车等玩具。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上对这节课所学的重要内容有了一个很深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参与教学中,能感受到用英语的乐趣,这会使学生主动地去认识语言,主动地寻找用英语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如何使教学工作常教常新,使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中做到学有收获,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另一主要方面还是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授课形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相作用的关系,使教师与学生成为伙伴。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