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5-07-06 05:37刘建峰
俪人·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馆员

刘建峰

【摘要】文章分析了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并从图书馆内部管理角度提出干预措施。认为应当提升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改变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馆员队伍建设,营造和谐、合作的工作氛围,从而防范和遏制职业倦怠的产生。

【关键词】职业倦怠图书馆员干预措施

职业倦怠(burnout)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最早由F reudenberger于1974 年提出,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1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职业倦怠通常发生在人际接触频繁、密切的服务性行业中,例如,医疗卫生、教育、服务型商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忙而单调,紧张又过分程式化,极易造成个体身心俱疲,对工作充满厌倦情绪。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行业,其职业倦怠现象也十分严重。

1图书馆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1.1社会因素

社会对高校图书馆行业整体带有偏见,认为图书馆的工作没有任何技术性而言,谁都可以胜任。高校内部的政策也往往倾向教学和行政部门,轻视图书馆。图书馆得不到重视,图书馆员得不到尊重,馆员的工作得不到认可。一些新引进的高学历馆员被认为是大材小用,使这部分本来希望在图书馆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年轻馆员对自己的职业感到悲观失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检索和信息共享变得异常简单。阅读也从传统的纸质时代发展到数字时代,阅读载体从书籍发展到与电脑、手机、平板等并存,读者的阅读习惯逐渐转向数字化。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上一股否认图书馆学科的思潮,认为传统图书馆终将走向灭亡,网络信息传播手段最终会取代传统图书馆。图书馆员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1.2入职因素

高校馆员队伍中,图书馆学专业背景出身的馆员所占比例很小。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几乎成为学校安置冗余人员的场所,很大部分是各类引进人才的家属及其他家属,这类群体脱离原有的知识背景和专业领域,被安排到他们不熟悉也不一定喜欢的图书馆领域,一切从零开始,并且无法选择只能被动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的职业效能感。

近年来,随着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的院校的增多以及就业压力的日益加大,高校图书馆员队伍吸引了不少高学历的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年轻人加入,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外界多把图书馆看作是家属的收容所和教职工疗养院,认为图书馆员从事的就是简单的借借还还的工作,不需要高学历和高能力,甚至有些学生对图书馆员缺乏起码的尊重,这些都不同程度动摇了图书馆员对自己职业的忠诚度,许多怀揣梦想的年轻馆员在工作得不到认可和尊重后,很容易对自己的职业前途感到悲观失望。

另外,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多是高考录取时被动调剂来的,自主报考该专业的很少,因此,难以认同自己所学专业。毕业后多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即便是选择进入图书馆工作的,也有一部分人仅仅是把图书馆当作一个跳板,工作三五年之后就设法转入学校其他部门。对于高校图书馆馆员来说非自愿入职是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因素之一。

1.3工作因素

从工作环境来看,高校图书馆尤其是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图书馆往往新旧书籍满屋皆是,造成室内灰尘、细菌多,有的老旧的书库室内通风采光条件比较差,空气较难流通,尘螨充斥整个房间。

从工作强度来看,虽然有些岗位已经采取计算机管理,但是仍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动手动脑才能完成。例如,书库和图书阅览室要不停的上架、导架、下架图书,在开学或放假等借还高峰期工作人员更是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期刊阅览室每年都需要打包装订上一年度的期刊;采编部除日常采购、著录外,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搬运图书到书库;随着科研项目的增多,查新人员经常需要周末加班,查阅海量资料,撰写报告,甚至在寒暑假也得不到休息,工作的脑力强度很大。而且,高校图书馆大部分岗位都实行倒班制,晚班直至10点甚至11点,影响正常的作息规律。

就工作内容而言,图书馆员从事的大多是单调、机械、程式化的工作,尤其是流通馆员,其工作内容多是浅层次的整理、取书上架、扫码,或者不厌其烦地解释读者千篇一律的提问,工作缺乏创造性,极易产生厌倦感。再比如编目馆员,采购、验收、分类、著录、索书号选取等工作都要严格遵守规则,不可随意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耗去了馆员大部分精力,阻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容易形成职业倦怠。

1.4管理因素

相对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而言,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辅机关,其发展很难得到学校的重视,高校普遍缺乏針对图书馆的激励机制,岗位分配上不能根据兴趣和知识结构来安排,缺乏展露个人才华的平台和晋升的机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图书馆员长期缺乏自信和荣誉感,不利于工作热情和潜能的挖掘。

在内部管理上,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过分夸大图书馆服务职能的现象,许多图书馆都实行读者投诉一票否决制。因此,图书馆员在接待读者过程中必须强迫自己笑脸相迎,对于读者的不理解、不尊重甚至是寻衅滋事、无端辱骂也必须加以忍耐,因为一旦发生投诉,还需要向领导进行解释,向读者赔礼道歉。忍气吞声是图书馆员的典型性格。长期的委屈、压抑和愤懑,可直接导致不安全感和无归属感,从而诱发职业倦怠。

2职业倦怠干预措施

2.1提升图书馆社会形象。

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但长期得不到重视。笔者认为,图书馆应当着力打造自身形象,多渠道、全方位的发挥图书馆文化中心的作用,展示图书馆的文化魅力。例如,可通过举办阅读日、图书文化节等活动,或承办学校的书画展、摄影展等来为校园打造文化氛围,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形象。

此外,图书馆可以拓宽服务领域,除了传统的流通、检索、查新等还应发展一些新的服务模式,例如学科馆员制度、心理疗法阅览室等,都可以帮助人们走近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建立对图书馆的良好印象,只有图书馆被认可和重视,图书馆员才可能被尊重。在环境布置上,除了保持窗明几净外,还可以再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艺术作品、设置各种宣传展板等,达到一种宁静、淡雅、舒适、惬意的感觉。在北京一些有条件的图书馆还设置有读书角、咖啡屋等休憩场所。创造舒适且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不但可以让读者对图书馆有一个良好印象,而且有利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身心健康,摆脱职业倦怠困扰。

2.2加强馆员队伍建设

在开设图书馆学专业的高校针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精神。图书馆员兼有服务、科研、教育、管理四种角色,作为图书馆员必须明白这一点,明确自身的价值所在,树立博大無私的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以民族整体素质提高为己任。对自己职业产生荣誉感。

严格把好聘用关,努力摆脱图书馆是冗余人员收容所这种局面,逐步消除传统观念的偏见。以专业背景为录用前提,强化资格要求。并且确立“以热爱图书馆工作为首要条件”的进人原则。实践证明,安心工作是以热爱工作为基本前提的。对于新应聘来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非图书馆学专业的人员,要提前向其解释清楚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尽可能消除和减少误解和偏见。2

还应当建立和完善馆员的在职培训制度,加强对馆员的继续教育,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聘请业内专家到馆讲座、选送馆员外出培训或进修、鼓励馆员参加学术交流等途径,让馆员开阔视野、更新和补充新知识,提高馆员个人素质和竞争力,以努力适应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图书馆发展需求。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可以帮助馆员树立信心,认识到自身价值,消除工作中力不从心产生的不适感,最大限度地避免馆员产生职业倦怠。

2.3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馆员作用,提高图书馆的综合实力。首先,可通过适当的外部奖励来激励馆员努力工作,通过奖勤罚懒充分调动馆员工作积极性,鼓励其发挥创造力。其次,在岗位安排上,因人就岗,根据知识层次和特长来安排适当的岗位,帮助馆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此外,还可在某些适当岗位实施轮岗制,保持馆员工作的新鲜感,激发其工作热情,还可为不同岗位馆员提供合作共事、互相交流心得体会的机会,促进馆内人际交往。最后,深化图书馆内部改革,建立科学的聘任制、筛选制, 制定馆员工作成就考核评价制度,使馆员的优胜劣汰成为可能。3促使馆员产生危机感和紧迫感,引导馆员增强自身实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

2.4营造和谐、合作的工作环境

高校图书馆应尽量为馆员提供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形成尊重馆员、支持馆员的环境倾向,促使馆员对图书馆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以积极乐观的情绪投入图书馆的工作中来。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和馆员的沟通交流,帮助馆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鼓励馆员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图书馆内部应实行民主开放的管理模式,向馆员提供参与管理、进行决策的机会,以激发其工作责任感。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丰富馆员文化生活,不仅有益身心健康,还可以增进馆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协调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152-155 .

[2]李宗确.关于非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不安心图书馆工作的思考.大学图书馆通讯,

[3]龙军.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探析.情报探索,2007[11].

猜你喜欢
图书馆员职业倦怠馆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