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初中数学导学案中预习作业的设计

2015-07-06 08:44周燕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反馈分层评价

周燕红

【摘要】 本文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经历对初中数学预习案的编写做了简单阐述. 通过精心编写预习案,完成预习案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好学品质,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大胆探索、主动学习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 预习案;解读教材;分层;评价;反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科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和激烈的分数竞争已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低下,更别说自学能力了,因此,教育者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 事实上,根据新课程标准,我认为我们应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而不是教师如何“讲”上. 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但目前的现实是多数教师忽略了预习教材的重要性,似乎对学生自主预习不抱任何期望,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预习,事实上,这就如同娃娃学步,妈妈不放手怎能锻炼孩子的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编写合理有效的预习案,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预习案就是培养预习习惯和方法的一种重要手段. 下面就预习案的编写作簡单阐述.

一、依托课标,引导学生解读教材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均应依附在课标要求及教材编写意图上,不该是编者自己经验的简单随便罗列,即做到有的放矢.

如在《分式》预习案中,对分式的概念我设置了如下问题:1. 分式的定义中有哪些关键条件?2. 你是如何辨别分式和整式的?3. 分式概念的形成中蕴含着一种类比思想,你觉得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思想?在结合书本思考这几个问题的同时完成书上的做一做1,在练习中体会分式的定义. 在新授课中,我直接让学生汇报预习结果,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要学会从教材中找答案,并在书上作出标注. 另外,我又补充了其他几个代数式,例如,,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其辨别的关键点. 在打开思路后,学生也提出了1 + 是分式吗?学生间立马出现了分歧和困惑,我适度引导你认为是分式吗?学生马上说是,聪明的学生也立马反应过来1 + 其实就是的另一个写法.

再有,学生对课本例题的预习往往只会泛泛读过便罢,看不出问题和疑点,但这些例题恰恰是极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它们的难度通常不大,多是对所学新知识的简单利用,学生在理解概念、定理及公式的基础上,完全有能力自己尝试去解决例题并做好记录.

如在《分式》例1的预习中,我设置了如下问题:

1. 理一理

2. 例1(2)中分式值为零的计算可分哪几步?

3. 在分式中,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通过表格的梳理,学生对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对分式值为0如何判断字母的取值时,有很多学生只是看完答案就了事,不去细究其原因或书写要求,所以我特意设置了问题2,要求学生在预习例题时,带着两个问题去预习①例题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②新知识点在例题中是如何运用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理解新知识在具体问题中的应用. 如此设置,学生对第3个问题的解答就游刃有余了.

在预习案的铺垫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做到记、思、做结合,而不是一味地做题. 教师也可在新授课时指导学生如何从教材中找出要点,如在归纳分式值为零字母取值的计算步骤时,部分学生不善于总结,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再次回到书本,逐条总结出其知识点. 几次操练下来,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必会有所提升. 如果产生了疑问和困惑,学生也可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充分探讨的时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更具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

二、分层设计,提升学习热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如在设计《平方差公式》预习导学案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成三等:模仿性作业、理解性作业、探究性作业. 具体设计如下:

1.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是什么?

2. 请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计算下列各题.

(1)(x - 1)(x + 1) (2)(x - 1)(x + 2)

(3)(y - 3)(y + 3) (4)(2y - 1)(2y + 1)

(5)(s - t)(s + t)

3. 根据上题计算结果,请你猜想(a + b)(a - b) = . 能用文字语言来叙述吗?这个等式我们称为 .

4. 在(1)(x + 3)(x - 3)、(2)(2s + 3)(3x - 3)、(3)(y + 5)(y - 5)、(4)(-y + 5)(y + 5)四个算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写序号).

5. 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中,等式的左边具有什么特征?等式的右边又具有什么特征?

6. 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可以将余下部分剪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画出这个长方形吗?并能根据两个图形面积的关系验证平方差公式吗?你还可以将余下部分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梯形吗?

7. 你预习后有什么疑惑的吗?

在这节课的预习作业中,题1至题3属于模仿性作业,我安排了一些旧知准备和课堂要学的法则的简单应用. 题4至题5属于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而题6至题7属于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因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教师对预习效果不能强求都达到相同的水平. 我个人认为: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判断方法,也就是对待学习差的学生,他们只要把旧知准备和本节最基本的概念填写好,就要对其多加鼓励,像比以前写得工整或者有一定难度的概念都写好了,那更要好好表扬. 对程度较好的学生,就要对他们提出高一些的要求,要让他们从预习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但是教材中一些探究性的较难回答完整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未能解答或解答不完整而加以斥责,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要积极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既可以是预习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其他的想法或要求,以待第二天到校找同学或老师解决. 总而言之,要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没有被束缚的感觉.

三、及时反馈评价,优化教学过程

预习应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 教师要重视预习作业的反馈,以便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课堂知识容量和教学进度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使课堂变成师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

但教师也要认识到,没有经过认真分析、仔细权衡的预习很可能会干扰教学,学生如果通过预习简单、直接地接受了书本上的知识,那么课堂上的探究、质疑会显得形式,阻碍了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而如果学生遇到了复杂繁琐的内容,则可能会产生错误认识甚至丧失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不仅要设计好有价值的问题和习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更要灵活面对学生的预习结果. 例如我们可以将学生的一些错误转化为数学素材,如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时,学生往往只简单叙述“三线合一”,以致在书写时中也遗漏了等腰三角形这一大前提,如图1,学生写道:∵AD⊥BC,BD = CD,显然这是不对的. 因此,在上新课时,我通过反例图2来说明他的错误,告诉他忽略了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通过这一反例的展示,学生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质量适时的给一个评价,比如A、B、C、D等,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清楚自己的预习情况,第二也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竞争,长期下来,学生即便不用导学案也会自觉地预习新课.

四、结束语

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天的长期培养. 教师在精心设计预习案的同时,更要对学生适当的指导,促使学生主动预习,为后续学习做好辅助准备. 这里不仅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耐心和爱心,也更需要学生的持之以恒.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方面做有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志虎.浅谈课前预习的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研究论从.

[2]唐绍友.也谈预习——论预习教学功能的辩证观[J].数学通报.

猜你喜欢
反馈分层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妙用“表扬”和“忽视”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