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亨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程,教学方法的研究重点已从“教法”转向“学法”,即如何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如何学会学习。怎样上好美术课,应该做到: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备教材和备学生;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关键词】充分;学习;掌握知识;备教材;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要上好一节美术课,光有充分的准备和详实的课堂设计是不够的,因为教师不可能完全预料到学生的课堂问题。那么怎样上好美术课?
一、充分地学习,掌握与教材相关的知识
知道她们内心在想些什么.知道她们需要什么,然后在通过某些途径或是某件事情把他们的思想引导在美术的圈子里.让他们在你的讲述下围着美术的圈子转,而不是让你围着她们的圈子转.慢慢的让她们对美术产生兴趣,喜欢上美术. 目标要明确:一是教师要时刻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明白自己所教的是一门文化艺术课,而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技能训练;二是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要明确,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前要先通读全课,初步了解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師一定要多学习,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与本课有关联的内容和课外美术知识。讲授新课时,教师要走出演讲的角色,不但是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辅导者和协调者,而且还要试着在课堂上创造出同样积极而有充满乐趣的气氛,学生在其中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和受教育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我们尽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变成“下意识”的主动学习。教师的身体语言和授课语气以及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都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部分。在上课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
二、备教材和备学生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在备课这三个要素中,课标和教材是相对稳定的,那么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所以教师备课中要不断的想着学生,用什么样的情境学生会有兴趣?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吗?怎样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合作与交流等等问题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备课的过程也不是课前设计出一篇教案就了事,在上课前,预设整个教学活动这是备课的开始,在课堂上对备课中预设的调整、修正是备课的继续和提升,课后反思将成为新的备课活动中延续和再上升,所以,备课的过程是一个无断延续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难易适合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出发,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要准备好教具。美术课的目的在于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准备好范画,调动起学生的创作灵感,为下面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思维和年龄等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讲、多说、多谈感受,并作适当的引导与补充。教师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下的奴隶,难以挣脱,即使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师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常见学生为技艺不足而被挫折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所以,我认为,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一定要做好准确的引导和补充,以预防学生绘画技巧的不足。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上好一节美术课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目的实施的过程。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感受力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对事物感兴趣了,才会去注意观察与感受。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相信他们都能在各自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化其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教学效果较差,所以要把教师的“一言堂”改为“众言堂”。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同时也允许学生之间的交往。当然最佳的交往模式是多方位的,即从教师到学生,从学生到教师,从学生到学生,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个体,从个体到个体,从群体到群体等。小组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种比较有利的模式,但并不排斥其它活动形式。
教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可能达到的程度有一个预期的展望,将这种预期的展望通过假设的情况蕴涵在教案中,使教师能够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调整,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新课程中美术教学策略和转变是从重结果向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转变,把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入美术课堂,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