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霞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出现了诸多副作用:内容选择不当,造成课堂华而不实,教学目标无法实现;利用时机不适,影响学生精品细读,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过多依赖信息技术,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妨碍师生间的交流,从而使语文学科性缺失,达不到优化课堂的目的,影响教学效果。但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策略,以便应对这些副作用。
【关键词】语文;信息技术;副作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副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也频繁的应用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有其生动性、直观性、参与性,可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寓于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中,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但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她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兼具。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农村教师自身信息修养素质有限,导致教师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时,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一味追潮流赶时髦,不择文体,不问内容,出现了滥用现象。致使小学语文学科失去其自身特征,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的目的,还产生许多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产生的副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内容选择不当,造成课堂华而不实,教学目标无法实现
信息技术包含众多的链接和交互,拥有很多的音响和丰富多彩的画面,容量极大。我们曾经听过不少语文教学观摩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资料,把课堂装点得似乎美不胜收。但当学生徜徉在欣赏美丽画面的情境中时,却忽略了这些东西与课本的关系。当学生流连忘返时,教师已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这样出现教师讲的投入,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还会导致课堂失控,教师很难把握整个课堂气氛。信息技术的这种“花瓶”现象,使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2.利用时机不适,影响学生精品细读,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
适时性原则是指要把握好运用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进入教学环节。可许多农村教师,误以为使用信息技术越多,对学生朗读的情感作用越大。却不料信息技术容量大,利用声、像和有关文字将课文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隐约呈现出来。这样,学生往往不用细读课文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由于信息技术占用的时间多,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悟读课文和思考,无法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更不能将文章表达的情感与自身情感产生共鸣。致使学生在没有深刻理解文章意蕴的情况下,在迷惘中朗读,甚至在朗读中滥竽充数。信息技术对课文的再创造,学生更多的是接受,是被动的欣赏课文转化而来的画面,不是学生的精品细读。语文教学中,没有精品细读,就无法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没有精品细读,就无法理解文章深邃的思想。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不适,让精品细读变成了蜻蜓点水式的阅读。这种阅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更达不到披文入情的体味。
3.过多依赖信息技术,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妨碍师生间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没有总结出信息技术合理运用的精髓,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使教学被人机互动的形式所束缚,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成了核心,教师成了导演兼演员,学生则成了观众和听众,使教师的“满堂灌”、“填鸭式”演变成为电脑的“满堂灌”、“填鸭式”。师生间的关系应是一种和谐的人性关系。而这个冷若冰霜的电脑往往割裂了师生间的感情纽带。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阻碍了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对语文教学是无效的。
4.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在教学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它也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是唯一的,不能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如果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会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教师只是一个“解说员”,形成“以机代人”或“以机代教”,忽视了语言教学的个性。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文教育,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重视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比以机代替更为重要,凭借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生动的讲解,通过灵活的或适当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行之有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应对策略
信息技术的不合理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了副作用。然而,我们不要因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不足,就一概予以否定,进而因噎废食弃之不用,而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学习,多思考,寻找策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去努力:
1.合理选择信息技术,充实课堂,实现教学目标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只有在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教学内容时,才考虑使用信息技术。而恰当选择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辅助教学,充实课堂,实现教学目标。如:有些知识可以通过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辅助教学,有的知识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利弊,各有各的功能,选择适合语文教学的信息技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直观生动,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实现学习载体的多样化、学习方法活动化,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这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才能高度整合,有利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最终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2.适时应用信息技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性质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致力于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根本出发点在于“用教材教”,要让学生真正透彻地阅读文本,与文本对话,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适时应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随时变化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激发兴趣时、突破重难点时、及时反馈时应用信息技术。这样,可以充分激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更好的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感,从而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
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突出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交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时,教师仍然是主导,学生仍然是主体。教师必须要有以“学生为本为中心”的思想,从服务学生这一主旨出发,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增强信息技术应用的人性化,使其能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 同时,教师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活动,要想方设法促成师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它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师生和谐的交流,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蓬勃兴起,使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敏锐的发现信息技术的缺点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让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教学插上灵动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许文雄.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
[2]杨俊英.多媒体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7
[3]李玉斌.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