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问题及文化教学策略

2015-07-05 22:19陈爱芳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外语教学跨文化

陈爱芳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与英语学习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跨文化交际是指操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文化的过程。英语学习者只用掌握必要的英语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如果只是把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社会和文化知识,就会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缺乏了解。在实际运用中,尽管用的语法词汇都正确,也会导致文化冲突,造成交际失败。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惯,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进行交流。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该教学生语言知识,还要教他们社会文化知识。学生只有掌握了相有关的语言规则和文化规则,才真正拥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将外语教学看作是跨文化教育的一环更为恰当一些。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这些情况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我们外语教学中存在的某些问题。

第一,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

无论是课堂听课,还是业余自学,学习者都有一种错觉,以为学语言就是不断积累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过程。于是,有许多语言学习者,不辞辛劳地背词典,啃语法书,参加各种考试等,而这也不过是带着不同的目的对这些知识进行检验,以考察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然而,语用学告诉我们,语言知识的积累固然不可缺少,但它绝不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获取语言知识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学习一门语言的合理、可行的做法是在使用中学,在运用中领会、巩固,边学边用。

第二,学习方法一成不变,只为了学而学。

受传中文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长期以来,文化因索在外语教学中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片面理解,在外语教学中,只把语言当成一套孤立的符号系统来传授,词汇和语法几乎成了外语教学的全部内容。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仍习惯采用“语法——翻译法”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花在单词释义及语法分析上,而学生也误以为只要记住了单词,掌握了语法就能学好英语。其结果是许多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在工作、生活中连简单的日常英语都不能应付,既不能听,也不能说,造成所谓的“聋哑英语”。

第三,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在“直接法”、“听说法”等教学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虽有所提高,但在真实的语言交际中却常常犯语用错误,造成交际障碍甚至误会而不知所措。

由于不同的语言使用者在地域、历史背景、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价值观、道德观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交际习惯和语言使用规则,构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无论学生将深层文化特点如国民性情、时间取向、美丑定义背得如何熟,如果不会在交际中自觉地使用,那么其交际技能仍然是零。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就尤其重要了。让学生掌握下列学习策略,进而让学生拥有更强的语言学习能力。

第一,让学生了解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教师应该指出东西方文化背景之渊源。学习者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我们可以把通过理解自己的文化模式作为通向理解其他文化的桥梁,这样有助于对所学语言的掌握。

第二,利用课堂教学,创造语言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能够尽可能多地开展交际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在一定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对话练习、口头作文、英语辩论、角色扮演練习、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实际生活情境和学生所熟悉的话题为练习的题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第三,教师要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教师应该就教材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对相关的文化背景有一个了解。教师结合文化内涵来进行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四,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

第五,教师应补充文化内涵比较丰富的,让学生了解习语在中西文化交际中的差异。习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书面语中,还是在口头语中,习语使用的频率都很高,有着重要的交际功能。

第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文学作品、报刊时留心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材料。我们的学生能与外国学生交流的毕竟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英美社会主要靠间接地阅读有关材料。而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性格、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材料,问题在于如何阅读。阅读报刊是了解当前社会各阶层、各集团的动态、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的途径,其重要性是人人皆知的。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要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注重学生英美文化的输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立足课堂,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交际视野,始终保持对英语的新鲜感,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才能融入生活,达到有效地进行交际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外语教学跨文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