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平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探究,并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有效掌握教材内容的重难点.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通常是按照教程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在被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死知识,缺乏运用知识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挖掘他们的兴趣点,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让课堂教学富有生活气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探究数学知识,会让他们打消对新知识的畏惧情绪,主动进行思考和分析,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作用,使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二、结合生活化的问题进行教学,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在目的明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调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加快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在创设数学问题时,教师要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的数学能力来进行,同时要和生活相结合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给学生创设买东西的购物情境,让他们在实际购物中解决付款问题.通过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使他们有效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他们在有趣、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在师生的积极互动中,实现双方的信息交流,使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设计,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出发,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能够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除了在课堂教学时把教材内容和生活问题相结合,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他们的数学眼光引入到生活中,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時,教师在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内容的基础上,让他们测量书桌的长度,书的厚度,父母的身高等.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他们快速的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灵活的运用.通过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究中高效进行.
四、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解决生活化的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在师生积极互动过程中提高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知识探究,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思维,促进他们的深入探究.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并通过和学生进行交流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问题.因而,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他们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进行“步测、目测”的教学,让学生亲自走一走、量一量.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决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点,使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够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深入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要发挥教学指导作用,使数学课堂实现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