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军
【摘要】 “自主、合作、探究”是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这一理念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自学案”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教学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创生的,它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与“学”的方法和形式,改变了以往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尴尬的局面,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自学案”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借助教师设计的“自学案”,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该模式因循“导、探、展、馈”四个步骤. 导:目标导学.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直接导入. 探:自探、互探,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展:展示交流、解难澄疑. 对自学案中重点的内容由小组或个人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馈:是指通过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练习题,做到当堂训练,达到巩固新知,综合应用的目的. 四个步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分界,视学生学习状况可以互为穿插,这要取决于教师对学情的掌握和教师对课堂的有效组织.
一、以“自学案”为媒介
“自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自学案是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首先自学案设计要明确目标. 学习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自学案”模式操作的过程、方法、手段都要围绕目标展开.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一课课标要求“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自学案的设计应该围绕此目标设置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辨析的题目.
其次要明确“怎么学”. 依据“自学案”模式下的数学学习的理念,“自主预习”模块着重解决基础知识. 如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要以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基础,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多项式的项、系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学而能达,学有兴趣.
此外,自学案的设计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必须要有分层意识,让自学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线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自学案”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认知、意义建构的价值存在,始终以自主学习为主线.
首先要激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有了学习动机,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才可能选择自主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直观情境和问题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例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的教学可设直观情境,教学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日出视频等.
其次要以问题来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往往把握不住教材的关键点,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组序列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考,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这一节教学中我在“自学案”中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A为⊙O上一点,你能经过点A画出⊙O的切线吗?你画图的依据是什么?根据上述画图,你认为直线l具备什么条件就是⊙O的切线了?
三、以合作学习为主体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得到提高. ”
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流的前提. 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向是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时间. 当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达到全面或是独立思考遇到困难时,适时采用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才会有思想碰撞,才是真正的交流.
充分交流是合作学习的灵魂. “合作交流”环节中问题的来源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预先设置的有探究价值的“合作探究”问题. 比如:《圆的对称性(1)》一节,我设置了在性质中,为什么一定要添加条件“在同圆或等圆中”这样的问题. 二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的疑惑、有价值可让学生“合作探究”的问题. 总之无论哪类问题,学生都必须充分合作交流才能学习他人的思考方式,借鉴伙伴的结论,而使问题解决的更好、更透彻. 另外学生在交流中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发表自己的想法,养成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的目的. 而这正是“自学案”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环节所倡导的.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保障. “自学案”教学模式中小组学习是重要形式,所以分组工作非常重要. 将班级学生进行数学基础摸底,然后将班级学生按数学基础的好、中、差分成6个小组,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 每个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由组长组织完成“自学案”中合作探究、展示反馈. 只有做好了分组工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合作学习”.
四、以展馈来检验
对自学案中重点的内容由小组或个人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板演等方式展示检验学习的成果. 变“讲台”为“互动平台”,学生之间开展对话活动,在纠错、讲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碰撞,促成“资源再生”. 达到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目的,形成知识与能力的共识、共享和共进. 学生展示的规范性需要教师平时训练. 班级展示应分层展示,避免仅是精英展示. 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反馈训练以学习目标达成练习为主,重基础,适当拓展,方式可灵活多样. 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最后,教师的适时监控和反馈评价等,都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方面,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敢于经常性的实践总结,不断摸索积累经验.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这个学习求知的舞台上展开和发展自己的学知才华,这正是我们构建“自学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目标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