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萍
【摘要】 数学教学的语言不但要求准确、简练、合乎逻辑,还要生动形象、妙趣横生,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然而,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却忘了这个传统,只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一味地灌,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机械.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无法从中寻找到趣味,更谈不上以学为乐,长此以往,将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在其中,并且要产生探索新知识的动力,达到新的高度. 在多年的教学中,本人总结了以下几个观点:
1. 坚实的数学知识和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要有坚实的数学知识,还要有相关的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有人曾形象地说过:教师自身要有一桶水,给学生的那一杯水才更有质量和分量. 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学习相关的知识,如人文、心理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提出的一些生活热点和焦点问题,教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的知识去理解和分析相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反之,老师对学生反应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回答,一问三不知,或者采取回避、敷衍的态度,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也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当,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获得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法,不要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兴趣.
2.1 巧妙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语是教师为了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为本节课的内容定下了基调,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步. 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一开始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我们在学习“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时,不是直接讲解具体的解答方法,而是向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一块圆形镜子破了,现在只有边缘的一块碎片,你能通过这个碎片,制造出一块和原来一模一样的镜子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不知不觉中进入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并且,通过这样的引入方式,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2 讲究课堂效率,教学手段多样化
课堂效率的高低、能否达到本节课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方面的研究,学生有意注意的时候一般不超过20分钟,如果上课时,教师只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那么学生将很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时,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如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一系列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3 点缀趣味,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但是我们在使用他时,也会产生很多的趣味来,这样就让数学学习由严肃变为活泼幽默,由枯燥变得亲切有趣. 在学习中,如果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同时以幽默调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再结合教材,适当地介绍中外数学家的趣事,不仅有助于理解,还有助学记忆和运用. 比如我们在学习概率时,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父亲,让其不太灵活的儿子去买一盒火柴,并嘱咐要试一下好不好用,结果儿子一根一根地划,等回家时,已经全部划完了. 在这个故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生活中需要的,同时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必要性.
2.4 引导探索,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樂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想象力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地分解难点,合理地划分教学的层次,让学生由易到难,一步步攀登. 只有这样,在艰辛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3. 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做到不再偏重于传授书本知识,要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目标上,要由知识传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自我发展为中心,由教师给出课题转为让学生自己找出课题. 另外,在教学观念上,教师要将统一规格教育转变为差异化教育,树立个性教育意识,发现每名学生的价值,发挥每名学生的潜能,杜绝一刀切齐步走的现象,尽量使每名学生都有进步.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学得主动积极. 才能使学生觉得数学的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专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在其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