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诗笺(新韵)

2015-07-05 15:30余轩宇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楚歌班固汉书

余轩宇

辞赋

汉家气象多华美①,辞赋应时扬厉生②。

劝百讽一浏亮体③,只惜仓促未长青④。

①严羽《沧浪诗话》标举“诗之法有五”,其一为“气象”,指雄浑深厚的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太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纯以气象胜”。可见,气象不独指诗文,亦指大汉王朝豪迈恢宏之壮美。

②汉赋兴盛的原因有二:帝国的繁盛,帝王的鼓励。此二者皆汉家气象之体现,不仅如此,汉家气象也直接促成了汉赋铺张扬厉的文体特点。

③陆机《文赋》:“赋体物而浏亮。”指赋这种体裁长于描述事物,所以明朗清亮,宜诵不宜歌。铺张扬厉、不歌而诵、劝百讽一和主客问答乃汉赋文体特点。

④辞赋是有汉一朝的代表文学样式,习惯称之为汉赋。然而,在历骚体赋、散体大赋和抒情小赋后,迅速而衰。

汉代哲理文

汉时诸子逊先秦①,犹有论衡鸿烈存②。

后世哲思虽不少,文学史上再无音③。

①汉代哲理文多为学术著作,直接继承先秦诸子散文而来,然已缺乏先秦时直面时代的激情。

②《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汉书·艺文志》则将其列入杂家,是研究黄老思想的宝贵资料。《论衡》是东汉时思想家王充所作,宣传唯物主义的无神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此二书是汉代诸子的杰出代表。

③魏晋之后,文学进入自觉时期,独具审美功能。文史哲分家,谨严板正的哲学著作亦不再在文学史中谈及。

汉初政论文①

发轫当推逐客书②,发达却是汉之初③。

过秦贵粟虽同列④,贾效鲲鹏晁抱璞⑤。

①政论文是从政治和政策的角度分析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汉初政论文非常兴盛。

②秦代太短太薄,文学史上将其归入汉代,合称秦汉文学。李斯《谏逐客书》虽完成于战国,然而,文学史上多将其归入秦代,是秦代文学中成就最高者。

③汉初政论文兴盛发达的原因:对先秦以来诸子论政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君王鼓励和廷议盛行这一新型政治形态的产物。

④賈谊《过秦论》和晁错《论贵粟疏》均为汉初政论文的名篇。

⑤贾晁并称,然而,贾谊的文风如鲲鹏展翅般,气势犀利,情感激扬;晁错则以论精识深、切实中肯而见长,读其文如璞玉在怀。

两司马

太史公书颇自矜①,相如辞赋价千金②。

难得西汉两司马,一盛当时一耀今③。

①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此语指司马迁相信自己的著述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②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指司马相如的文章相当值钱。

③辞赋为汉代的代表文学,《史记》却代表了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而这两者的代表人物都复姓司马,亦可谓无巧不成书。

史记

都道文章万古新①,通今博古叱风云②。

须知此事最堪记,刑腐公身未腐心③。

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有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该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后世史书多依此例,是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传记文学的开端。

②《史记》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及他的撰书目的:“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即探索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顺从古到今的迁移,成就自己独立完善的著述。

③《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终究是实现了心愿是的。但是,最值得人们学习的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身受腐刑却包羞忍耻以坚韧之心完成大业的精神。

汉书

父子弟兄前后继①,国书私撰始得终②。

子长任性孟坚正③,后世难逾班马峰④。

①《汉书》,又称《前汉书》,记事始于汉高帝刘邦元年,终于王莽地皇四年,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通常说《汉书》为班固所著,其实,其父班彪、其妹班昭和其妹弟子马续先后皆有参与。

②班固续作其父班彪《史记后传》,被告发私撰国书而下狱。其弟班超上书力辩,无罪开释。其才为汉明帝所赏,召为兰台令史,奉诏而著《汉书》。

③司马迁感性,激情洋溢;班固理性,冷峻从容。司马迁重实录,敢直言,文史并美;班固掩恶扬善,宣扬儒家,尊显汉室。两者各有优劣。

④司马迁和班固合称为“班马”, 后世以“班马文章”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由此也可看出两者的难以逾越。

汉乐府

汉世尊儒乐府存①,楚歌卫调陇西音②。

厚薄之论虽欺世③,到底风俗传至今④。

①儒家认为音乐可以调和人的性情,故颇为讲究礼乐的教化作用。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了自秦代以来便设立的音乐官署,采制民间歌谣。这些诗,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②《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 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西汉乐府民歌地域广,数量多,接近于《诗经》的国风。

③据《后汉书·循吏传叙》所言,两汉时君王派使者深入民间采诗,甚至根据“谣言单辞,转易守长”, 的确有“观风俗,知薄厚”,然而,更多的还是为了点缀升平、纵情声色。

④不管目的如何,乐府采诗在客观上起了保存民歌的作用,使《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等作品得以集中、记录和流传。

汉代楚歌

合纵功垂秦一统①,两家争霸汉长安②。

几番问鼎皆失利③,谁料楚歌銮殿间④。

①战国时代,以楚为首的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合纵;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连横。最终,合纵失败,秦建立起统一大帝国,秦王政自称始皇帝。

②秦亡之后,项羽和刘邦的四年楚汉相争,楚又败,刘邦定都长安。

③问鼎,语出《左传》,楚庄王曾向天子使者询问九鼎重量,指有夺取周天下之意。谁想,秦楚之争,汉楚之争,皆以楚之败落而告终。

④项羽的绝命之作《垓下歌》和刘邦的还乡之作《大风歌》历来为楚歌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刘邦《鸿鹄歌》、汉武帝《秋风辞》《瓠子之歌》、汉昭帝《黄鹄歌》、唐山夫人《房中祠乐》、李陵《别歌》亦为楚歌。金銮殿上,楚歌袅袅,或许这是另一种方式的胜利。

五言诗

莫诘咏史木无文①,从此五言纷且纭②。

汉末古诗十九首③,情深语浅动人心④。

①班固《咏史》是现存的最早的文人五言诗,诗写缇萦救父的故事。对于此诗,钟嵘《诗品》评价为“质木无文”,指诗歌风格质实朴素无文采。

②远在四言诗盛行的时代,五言诗即已在民间歌谣中萌芽。然而,一直到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才大量产生。

③《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作,非一人一时所为,大都出于汉末的中下层文人。南朝萧统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从此该名称成为这组诗的专称。

④这一组诗,抒情、议论、叙事、写景高度融合,语言浅近凝练,巧于比兴烘托,又兼韵律和谐,刘勰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作者单位:景德镇学院人文系)

猜你喜欢
楚歌班固汉书
班固救马
古今字研究应该重视出土文献*——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为例
悬梁刺股
从班固的礼乐观看汉代乐论思想的重建——以《汉书·礼乐志》为例
李学勤《〈汉书·李寻传〉与纬学的兴起》手稿
孝继父业的班固
为什么叫“一把手”
楚歌作品印象
《汉书·艺文志》“辑而论篹”句释说——“论语”二字话
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