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纱笼”与“砍脑壳”

2015-07-05 01:08季兰萍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题壁故地重游脑壳

季兰萍

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那就是喜欢题壁。每当三五名士游历名山大川,逸兴横飞神思难寄之时,往往就会诗兴大发,提笔在手找个墙壁龙飞凤舞、一挥而就。

正是由于这个传统,神州大地大大小小的无数名胜古迹之中,留下了大量“墨宝”。算起来,题壁不仅内涵丰富,作者也是林林总总。不仅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诗仙文豪,也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枭雄豪杰。就连《水浒》之中的山东好汉武二郎,在血溅鸳鸯楼大开杀戒手刃仇敌之后,第一件事情竟是在墙上慨然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是也”。

联想到历史上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题壁者,笔者相信,若是那时便有因特網,这些人必定会是各大论坛里的灌水高手。看上去挥毫题壁似乎是一件很风雅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么干往往会给作者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后果。然而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曲折离奇的遭遇,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佳话和传说。

唐代王播年少孤贫,曾经寄住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他常常听到钟声之后到寺院和僧人们一起吃斋饭,久之庙里的僧人很厌弃他。一次,僧人们一反常态吃完了斋饭才撞钟,当王播闻声赶来时斋饭已经吃完了。王播愧而题之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后来,王播做了大官镇守扬州,故地重游,却发现他在壁上的题字都被寺院僧人以碧纱罩护。前后境遇相比,王播不禁感慨万千,提笔叙之曰“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他的题诗虽略有嘲讽之意,但是,结局终究是可以接受的。

相比而言,刘禹锡题壁的境遇就不怎么美好了。这位老先生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才回到长安,本来和朋友们一起去游玄都观赏桃花,谁知他看着桃花触景生情,一高兴来了个诗兴大发:“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玩笑之语却被有心者献于当权者,结果不久刘禹锡就被唐宪宗再次贬谪。又过了十四年后,刘禹锡得以重新回到京城。他故地重游,老毛病就又犯了,看着物是人非,刘禹锡大笔一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不想又为新贵所猜忌,又被贬往边塞去了。

但是,以上二位的遭遇和苦难,和梁山泊的宋头领的遭遇相比简直算不上什么。《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记载,宋江在江州城牢营之中服刑,靠着有戴宗、李逵等几个好汉相伴,并不曾受什么苦楚。没想到,这黑厮按捺不住寂寞,在浔阳楼楼上独自吃酒,临风触目,感恨伤怀,竟然也犯了文人儒生的老毛病。

书中暗表,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想到此处,他当即唤酒保索借笔砚来,提笔写了西江月,诗云“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又写下了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等句。写罢诗还意犹未尽地在后面大书五字“郓城宋江作”。这下子被黄文炳抓住,差一点要了他的脑壳。

从碧纱笼到砍脑壳,林林总总,因为题壁千百年来引发了不少传说。但是大家的兴致似乎依然不减,发展到现在,“大丫我爱你!”“王小二到此一游!”等语也大行其道,游人旅客即兴题壁已成为景区古迹之一劫。

记得曾在《读者》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的就是讽刺爱题壁的这个习惯。其中有首小诗,至今非常清晰:“放屁在高墙,为何墙不倒?那边也有诗,被他撑住了。”快哉快哉!

猜你喜欢
题壁故地重游脑壳
故地重游,纪念爱情
本期主题:题壁诗
故地重游
我们该如何表达苦难?——读黄春华《扁脑壳》
《扁脑壳》创作谈
扁脑壳
几个乡村舞台题壁五续
“故地重游”却成了庭前受审
“封建脑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