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欢
【摘要】习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重点、难点,备受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本人认为在平时语文教学中,要立足文本,及时把习作指导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范例,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习作经验,久而久之,逐步将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关键词】有效 读写结合 习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66-02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的确,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专家、名师精挑细选出来的,我们只要认真品读教材,不难发现课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多样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小学生提供了很好地习作范文。习作指导,无非是要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习作指导课着重解决“写什么”,而“怎样写”应渗透到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进行。教师如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细细研读教材,找准读写结合契机,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搭起一座桥梁,为习作引一泓清泉。
一、扎根文本,寻找阅读与习作的联系
在习作指导上,人教版教材无论过去的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课程标准,都主张从内容入手,并强调“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如四下一单元,习作要求“……让我们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一下,再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如果不想写校园里的景物,也可以写别处的景物,或者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从习作要求看,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主张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进行有效地习作指导,学生的思维被启发,在指导课上也说得很好,但学生写出的文章不是枯燥无味就是流水账。这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忽略了阅读课 “怎样写”的渗透。因而,阅读教学与习作紧密结合,更好解决“怎样写”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解读文本,定准教学目标。
解读文本,要以语言为根本,在不具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静下心来读文,潜心思考,从文本的主旨、结构、语言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思想感情等方面理解透彻,使文本内化于胸。由于现行教材没有以语文知识、技能、方法为轴心进行结构性安排,一些训练点如珍珠般散落在各处,这就要求老师们潜心解读教材,利用教材中导学助教系统,深刻领会单元导读、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课文中的小泡泡、课后的練习题,“语文园地”中的“我的发现”,“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以及习作要求,找出读写结合训练点。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提示,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如四下单元一,根据以上的方法,为了更好把“怎样写”渗透在教学中,定训练点如下:《桂林山水》了解作者怎样把景物特点写具体;《记金华的双龙洞》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和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清楚;《七月的天山》学会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和体会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因此,学生经过一个单元的训练在习作上会懂得模仿《记金华的双龙洞》和《七月的天山》的顺序介绍景物,并会运用方法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写清楚。
2.依照教学目标,找准读写结合点。
教师结合教学目标,最终要引导学生把在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习作中。因而,找准读写结合点,有效地小练笔,有效提高习作能力。小练笔虽然口子小,篇幅短,需要的时间不多。在学习某篇课文的某种表达方法后,立即作知识迁移,加深对课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得到内化,确实是一种耗费少、收益大的练习形式。“小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经常性练习活动。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层层深入引导:“要是把肩背稍微挺起一点儿呢?要是把腿稍微抬起一点儿呢?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点儿呢?”让学生角色转换成游客,想象体验“过孔隙”的感受,从而感悟作者通过自身感受表现孔隙窄小的表达方法。这时,运用读写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在福建省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图片)。现在,我们模仿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一线天”。想想,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的时候,会有什么感觉?这个环节引领学生将作者“过孔隙”的表达方法,通过“仿段”的教学策略,迁移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这样加强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紧密联系,不断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能力,使他们得法、得能。
二、扎根文本,寻找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1.模仿
在习作教学中,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是难点。于永正老师深谙其道,他认为儿童习作起于模仿,模仿是习作的“引擎”,只有善于模仿,才能善于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喋喋不休地讲一句话该怎样写?怎样连句成段、构段为篇?怎样写清楚一件事?怎样阐明一个观点?但初学作文的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往往无所措手。在这种情况下,模仿一篇课文,总比老师讲“应该怎样写”效果还要好。
典范的课文正是作者对“怎样写”的一种最直观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在模仿中仔细揣摩,是很有好处的。
(1)仿写句子。低年级主要是句式的仿写。例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中“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在教师不但要学生知道句子写什么,还要学生知道句子是怎样写的。当学生明白了葫芦藤除了长得茂盛外,还从形状、颜色、数量几方面把植物写具体。接着,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介绍一种植物。(2)仿写段落。中年级以段为训练重点。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好几种,在三年级的课文中接触最多的是总分段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多引导学生段式训练。例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时,当讲到第5自然段“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夜晚的香港是灯的海洋?”学生说:“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可以看出。然后让学生读这段话,并想想它们之间的关系。交流之后进行概括,这一段先总说,后对“灯的海洋”的具体描写。接着要求学生仿照这一段的写法,活学活用,围绕“下课了,操场真热闹!”写一段话,掌握这种写法。(3)仿写篇章。高年级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可以引导学生写完整的文章。在仿写篇时,首先要选好例文,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全文的写法。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要求“用一两件事来介绍你的小伙伴,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这次习作知识增长点是从一人一事过渡到一人几事,而这几件事必须围绕一个特点来写,不是用几件事分别写出几个特点。本单元中的《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这样写的。在教完《少年闰土》后,设计了小练笔“请学生模仿这篇课文用两件事来写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写爸爸、妈妈、同学、好朋友等”就这样,单元习作要求“怎样写”的指导渗透在阅读教学中解决了。
2.续写
续写是中年段讀写结合训练的一种综合性小练笔,这种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发散性、创新性思维,培养写的兴趣十分有益。例如三年级下册《她是我的朋友》文中通过阮恒的动作、神态,表现内心世界。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研读课文时,引导学生从读中想象,当时阮恒的内心想法,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得意时,也要得法。在课文的结尾,做续写小练笔“小姑娘病好了,回到了孤儿院。她知道是阮恒救了她,于是,她找到了阮恒……请想象,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请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合理的想象,运用学到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3.补白
有的文本中有一些留白之处,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对这些“空白”点进行补白,既培养了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想象的能力,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对文本进一步理解和感悟,做到读写双赢。教学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例如《她是我的朋友》中“一阵沉默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为什么“举——放——举”呢?让学生想象一下,进行补白:“阮恒颤抖地举起来,心里想 ;忽然又放下去,心里想 ;然后又举起来,心里想 。”这样的练笔,不仅引领学生走进阮恒的内心世界,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使习作训练生动有趣。
三、扎根文本,延伸读写结合的教学实效
《标准(2011年版)》课标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小学生高年级要读整本书。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有两篇介绍长篇小说《鲁宾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教学时,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同时,要求学生看完整本书后才写读后感。那段时间,全班学生都手捧着这两本书,即使读过的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又重新读了一遍。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阅读教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深入研读文本,紧靠教学目标,从课文中挖掘与单元习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参考文献:
[1]张书献.感悟表达学以致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2013年2月
[2]朱贵玉.巧妙设计随文练笔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课堂链接
[3]钱梦龙.一条读写结合的“链锁”——模仿、改写、借鉴、博采、评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4]李庆伟.借助“写作支点”,轻松踏上读写结合之旅.教育教学研究作文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