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探究

2015-07-05 00:02:29尹文偈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状与问题高职院校对策

【摘要】高職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的学校,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技能而轻人文的状况,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全方位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是不利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好学生专业课和人文教育课程的科学开展。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这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在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探析了应该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现状与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1-01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发展现状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开展,是其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在思想方面就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够重视,部分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过于薄弱,课程开展时长有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观能动性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多数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展并不是很顺利,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高,必然会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资源短缺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紧缺,尤其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的教师资源十分不足。[1]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具备专业性,认为谁都能教授这门课程,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吸纳专门性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方面十分欠缺,同时,在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开展资金投入方面不足,很少对人文素质教育专业老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因此,多数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老师都不够专业,这是多数院校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重视不够

与普通大学不同,高职院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其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能的技术型人才。[2]学生大多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学校要么减少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要么干脆取消这门课程,这就导致人文素质教育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不能得到良好的开展。

(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内容设置方面不能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方面,是没有合适的教材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使用的教材是由高职院校自身的相关人员组织编订的,这种教材对别人教材的模仿沿袭过多,所使用的数量也不多。第二,对中专学校的人文课程设置进行模仿,而忽视了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第三,对本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沿用,都没有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3]总之,当前高职院校使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材,很难满足高职院校对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

三、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

(一)革新教育理念,重视人文教育本质的文化性

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考查,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对员工专业技能的考查。现代企业认为,专业技能不过是基本要求,而考查员工的关键则是员工的良好人格以及工作态度。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提高,更加不能忽视学生的内在,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意革新自身教育理念,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重专业,轻人文”的教学理念,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优化高职院校课程结构,推进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科学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重中之重,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顺利开展,关系到其能否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真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分析其教育目标和功能的基础上,有步骤、有计划的构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应该被纳入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

一般而言,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有五部分组成:第一,人文社会科学类:法学、经济管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第二,人生与哲学类: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第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类:孔子儒家文化、黄河文化、国情文化、中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等;第四,文学艺术类:主要有音乐,文学以及美术等;第五,关注学生身体与心理健康发展类:心理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以及有关心理疏导的课程。[4]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有助于学生陶冶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日后健全人格的养成,促进学生成为各方面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相融合

学生素质结构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课程的结构设置所决定的。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各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把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当中,建立具有交叉性且具广泛性的课程,达到培养学生全面人文素养的目的。我们知道,不仅仅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高职专科课程本身也是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换句换说,教师对学生讲解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挥专业课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作用,真正做到所谓的“教书育人”,促使学生在完善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还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四)开展第二课堂,丰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所谓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第二课堂,是与其必修课和选修课等传统课堂活动有区别的,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模范人员报告会、相关专题知识讲座,还可以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社会实践,文艺汇演或者知识竞赛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活动的第一课堂相比,第二课堂在活动设置更加丰富,气氛更加活跃,所选择的主题也能更加兼顾学生的兴趣,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第二课堂中,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各方面文化素养的真正提高。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水平。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一个人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质量紧密相关。在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促使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能培养自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且最终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素华:《教师大计 教学为本 教学大计 育人为本——杨叔子院士就〈专业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答记者问》,《华中科技大学周报》,2004年第5期.

[2]王桂芬,张国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的培育[J/OL].新学术论坛,2008,(1).http://web.cencet.org.cn/web/wdr1960/index.php3?file=detail.php3&nowdi=104496.

[3]温汉华.浅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6),第4卷第3期:17-22.

[4]刘伟辉.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导向与选择[J]. 现代商贸工业,2009(10):191-192.

作者简介:

尹文偈(1968年11月-),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现状与问题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高中外国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行政处罚制度之完善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