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霞
【摘 要】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显示出特有的魅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信息技术;语文;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信息技术有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信息,这些信息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多更好地获取和保持知识,让语文教学充满无限的升级和活力。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名篇佳作,但由于教学设施的欠缺,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无法获得真实的审美体验和人格熏陶感染。自从有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这一困惑就迎刃而解了。现代信息技术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主动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就是精彩的导入。信息技術以大量的视听信息,巧妙地表现手段,加上声、像、三维动画可以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形成学习的动机。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段画面,茫茫的宇宙群星璀璨,旋转着的地球从宇宙深处飘来,伴着音乐转动着。如此导入,一下子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受了宇宙的宏大浩瀚,地球的美丽壮观和可亲可爱。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现,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强烈学习欲望,坚实的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因为利用网络中生动的图像,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和思维启迪,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活学生的思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神笔马良》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支色彩艳丽,外形别致的毛笔设置了动画效果,与此同时,配以音乐,给孩子讲述了《神笔马良》的故事,这种声像结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美妙的情境中放飞思维的翅膀,他们的脑海中充满了奇思妙想。这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顺势让他们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
三、有效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体现目标,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性、协调性、突出性,最终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让学生认识是曹冲凭借水的浮力的作用,最终称出大象的重量,由于文中语句比较难理解,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称象的过程,视频生动形象,让学生显而易见的明白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这样形象直观的画面既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又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能力
(1)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主体,新课标则强调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信息技术正好满足这个要求,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单一,也使学习过程从枯燥乏味变得主动有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让桂林山水活灵活现呈现出来,学生初步感知了桂林山水景色的美丽壮观。课堂拓展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查阅桂林山水的资料,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学习方式,让师生实现了知识互补,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和感知。通过让学生阅读资料,观看直观形象的视频,给其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他们产生了亲身体验和感受,不仅激发了探究热情,知识也不断得到充实,可谓一举多得。
(2)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传统的朗读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加上农村条件限制有些老师的普通话也不太准确,学生要达到有感情朗读的要求就更不容易了。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了老师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大问题。如教学《观潮》一课时,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潮水的样子和潮水的响声尤为精彩。教师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的壮观之美,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感知,激起了朗读的欲望,教师顺势让学生自己试读,再播放范读,让学生跟读,补充自己的缺点。这样不但达到有感情的朗读的要求,而且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的运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有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由于现代网络具有丰富的阅读教学资源,网络图书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荟萃。因此,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延伸课堂阅读教学,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大量增加信息储备。
(3)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众所周知,思维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乌申斯基说:“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雾凇》一课时,文中写清晨的语句,“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仅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由于农村条件比较差,再加上农村学生外出机会比较少,见闻不广,对句子的理解有限,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雾凇美景的感受,实在很难。此时,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出示吉林雾凇的美景视频,让学生先欣赏,之后品读,等学生充分感悟之后,教师提问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有怎样的赞叹?学生茅塞顿开,思维开阔,有的学生说:“天下奇观,名不虚传”。有的学生说:“吉林雾凇,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化妆师,把吉林打扮得真美。”有的学生说:“雾凇吉林犹如仙境一般。”有的学生说:“试问吉林梨花何处来,漫天雾凇巧出裁。”……学生在赞叹的过程中,活用成语,巧用修辞,化用试问,在情感、心智、思维活动参与下,培养学生 的口头表达能力,发展思维。
总之,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信息技术给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彰显语文教学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的突破学生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效果。信息技术犹如一股春风,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西清.《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2]李启先,张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
[3]李敏.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给课堂教学带来效益[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项目基金: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规划课题《信息技术在农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