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键
【摘 要】在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概念教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不致于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基本概念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就新課程教学改革中,如何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策略;方法
一、初中生学习化学概念常见问题
(1)不能较快理解和抓住概念中的主旨,可以通过概念对比的方法由学生从区别中掌握概念主旨(例如原子和元素概念的对比,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对比);
(2)对概念的重点不能扩展应用,可以通过反向训练或者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例如氧化物一定需要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给学生三种元素的物质进行逆向夯实);
(3)对概念不能很好的深化应用,可以借助计算方法或者性质反映概念等其他方法来辅助完成概念的应用。(例如溶解度的理解必须需要一定逐级递增难度的计算来将概念直观化。)
二、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策略
1.借助实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教师对演示实验的现象分析,引导学生正确地推理来形成化学基本概念。
例如,在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两个概念时,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演示火柴梗被折断和火柴梗燃烧的两个对比实验,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思考:在两个对比实验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起来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学生在观察变与不变的现象时能回答出以下两点:火柴梗被折断的过程中火柴梗的形状变了,但还是火柴梗;火柴梗燃烧过程中,火柴梗由白色变成黑色灰烬,灰烬不是火柴梗。引导学生讨论这两种变化又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第一种变化火柴梗没有生成其他物质是物理变化,第二种变化火柴梗燃烧生成了不同于火柴梗的黑色灰烬是化学变化,这样从这两个对比实验中引出了两种不同“变化”的概念。再做“镁带燃烧”进一步巩固,通过总结、举例练习,明确“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意义,了解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再如“质量守恒定律”中,引导学生找出关键的字、词并作分析,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定律的内容。
3.通过对比帮助学生正确的形成概念
初中化学有很多概念具有对立性,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概念的含义,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原子、分子、离子、元素这几个概念后,总结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元素在这几个概念中的主导地位,揭示组成与构成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再如,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等等,在教学中通过对比既能有效的帮助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抽象思维活动。
4.注重剖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我在进行“溶解度”的教学时采用了两种方法对概念进行了剖析。第一种方法是:在讲解过程中,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克;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第二种方法是:在上述讲解的基础上将“溶解度”的概念理解为一杯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其中:溶剂的质量是100克,溶质的质量为溶解度,溶液的质量为100克+溶解度。这样一来,学生对溶解度的概念就会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5.注意概念的深入和发展
学生在形成化学概念时,虽然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但有些概念受知识面的局限,一开始认识的可能不全面。比如,燃烧的概念突出“通常讲的燃烧”及“空气中的氧气”这两点,提出了燃烧不是非得有氧气参加的悬念,指出的这个要点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再如,讲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初中仅要求从物质得失氧的角度予以分析,为了照顾知识的连贯性,在分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即指出氢气得到氧化铜中的氧被氧化,又指出氢气中氢元素组成了水以后,化合价升高,氧化铜中氧元素被夺去后,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价降到了零价,最后总结出凡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会有改变的这一结论,同时进一步指出这个概念在高中学习时将进一步深化。
6.通过各种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化学概念
在概念教学中,配以适当的练习巩固是必要的,没有一定的练习,学生所掌握的概念不会牢靠。在教学中对化学上重要的概念或难以掌握的概念,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习题给学生练习。学生在习题练习中,不仅可以巩固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还能深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比如,在巩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将10克某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对吗?为什么?假如将此溶液倒掉60克,剩下的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是多少呢?类似这样紧扣概念本质的习题,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三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且按照新课标的理念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