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若要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对学习有着深厚的兴趣,乐在其中,才能解其真味。
古今中外许多实例告诉我们:兴趣使个人的潜在智商得以大大开发与展现,牛顿、张衡、爱因斯坦、陈景润正是从小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兴趣是成功人士取得成就的必备条件之一。如若,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如何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且不谈其他方面,就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两种体验留给我颇多思考:一种是沉闷的,那么多双眼睛冷漠而无神地望着你;另一种是活跃的,那跳动着的闪亮的眼睛,此起彼伏的讨论声及迫不及待而呈不规则状的举手姿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直接会使教师产生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一种是积极的,主动的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创新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显然效果更佳;一种是消极的,被动的教学。那么,为什么在课堂当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教学风格呢?究其原因,来自于教师课堂上是否找到了学生所感性兴趣的兴奋点,是否立足与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一些教学双边活动,碰触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带动整堂课积极主动地推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兴趣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应该是有目的性的,有基础性的。
小学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那就是童心未泯。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还较为浅薄,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容易接受事物,教师只要稍加引导,极有可能影响他们今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中学生相应来说,随着心智的成熟,性格相应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塑造,对社会,对生活有了一些认识,那么往往在生活和学习中就会有先入为主的思想,这大大局限了学生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对于新事物,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反而兴趣不是那么深厚了。事实证明: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语文课堂学习形式变通外,在语文学习中融入一些竞赛性活动,也可以培养兴趣。因为从人的心理来看,对于那些能够比高低、评优劣、论先后的事情或活动,容易激发认得上进心,引起人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为进一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还为利用“雏鹰争章”的活动,把他们的表现记录下来,然后展示出来,这样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别,来接他们的家长也能看到.于是几乎所有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了,连平时一些作业拖拉的同学也加入到了这项活动中。由此,对于每一堂语文课,作为教师,教而自信;作为学生,学而乐学,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怎么样培养小学生的兴趣呢?这是一个值得考究的问题,我认为,要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多种渠道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
第一,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做好课堂导入,创造各种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以极富创意的课文导语创设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经验的老师,是非常重视导课的,导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时因地而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诗文名句导课。巍巍中华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伟大诗人和词家,他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精选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名篇佳句,贴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学的课文,能收到多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这样既能使学生积累相关的诗文名句,也能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何乐而不为?
(2)创设悬念。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疑问引起的。因此,对故事性强的记叙文,可以尽力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制造悬念,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3)用讲故事作导语。小学生大都非常喜欢童话、寓言。那么我们何不以此为切入点,契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来进行引导?这样自然会取得一定的奇效。
(4)使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语文课上,可以到网上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也是我们现今教改的一个思路,因为多媒体较为生动、形象、具体、直观。这样容易使学生自然的进入创设好的情景当中。
第三,驾驭课堂进程,注意课堂调控。
(1)调控课堂氛围。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应有的创造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最佳的心态下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缩小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地和每个学生发生心灵上的沟通。
(2)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抓住中心,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新课的教学,是把握这一环节的关键。所以,新课的讲解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简炼的语句,准确无误地抓住关键部位,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突破难点,讲清重点,使学生产生顿悟,不给学生的思维带来模糊的成分。教师还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语言文字的内在魅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自始自终兴趣盎然。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学生答题正确时,要加以鼓励;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促使学生获得成功,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第四,课后延趣。课堂教学临近尾声,教师要注意诱导性,意在言外,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课堂外学习语文的兴趣
首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应试教育造就了大量的考试,并且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表现,大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参考,这样的形式在出方点上是科学的,但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师教学情态的原因,使得大多數教师太过注重教学成绩而忽略了养成教育,形成了以过多的学习时间来提高学生成绩的想法,这样造成了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作业,基本上很少有时间来去对传统文化、课外知识进行涉猎,这样极大的压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应该进行适当的减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语文兴趣。课外活动通常是开展教育的重要场所,其优点是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际,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因此,我结合教学实际,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的兴趣,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①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结合学习内容举行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成语游戏写字比赛、猜谜语等。②还培养学生读的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评判能力。确定主题,开展读书活动。③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机会。创办班级板报。学生自己结伙,三人一群,五人一组,你组稿、我排版,闹得不亦乐乎。这种自由的形式正为发挥学生语文能力提供了缤纷的舞台。④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如开展“中学生该不该早恋”辩论赛。因而,有人把课外活动又叫第二课堂,其实,语文学习中的许多硕果都是在第二课堂中取得的。
再次,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才能。
总之,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生存的一部分,变成愉悦心灵、提升素质、发展思维、反思历史、感受现实的必经途径和过程,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出乎寻常的快乐,就一定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