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构

2015-07-04 00:40:34郭山雨
双语学习·下半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育体系音乐教育建构

【摘 要】艺术教育的根本是审美教育,审判教育从狭义上说是艺术欣赏、艺术知识及艺术创作;从广义上讲,审美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审美观、审美情绪,提高人对美的鉴赏力和创造力。俄罗斯作家赫尔岑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有些古典艺术品,离开他们,人便不是光整的人。”他认为,在这些伟大财富面前失之交臂的人,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贫困,失去无比的智力欢乐是不可宽容的,生活失去美,没有艺术的光辉照耀,就会变得单调、灰暗、呆板。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体系;建构

一、 高校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应试教育这些年来大行其道,致使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变成了无足轻重、形同虚设的副课。音乐课被随意挤占让位给其他文化课,音乐课长期没有教学指标、考核标准或相应的评价机制。音乐课教师由于不受重视,以至于心理失衡,有的上课随意甚至主动让课。而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学校,情况则更为严重,有的学校根本不开音乐课,有的学校不配备音乐教师,或者是音乐课用其他课的教师来代教。这些对音乐课及艺术教育不重视带来的结果是,中小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得不到普及与提高,国民享受音乐教育的使命无法顺利完成,艺术教育对于人的自身完善,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培养和提高人对于美的追求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与一代青少年学生失之交臂。这样只顾分数高低、升学如何,不顾人文素质、道德情操是否全面发展的评判价值,是与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相悖的。艺术教育的缺失和不完善,对于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挥,人的才智与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等都会带来直接的影响。美育的缺失已造成了现在许多大学生情感淡漠、人格不够完善、审美能力不足、创造力低下、自我認识能力差等教育缺憾。

二、音乐与审美

人由于审美能力和趣味不同,所以对音乐的选择也不同,人们总是在寻找与自己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并与之发生直接的感性接触,人与音乐才构成审美关系。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再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要使自己具备音乐的审美能力,必须具有“音乐的耳朵”。而音乐的耳朵是在具备一定音乐基础知识后,经过长期的音乐教育和培养的结果。具有音乐的耳朵的审美能感受到音乐中音与音的美,音乐旋律流动的内部数学比例一般严整的形式、框架,有序的结构和整体呈献的美,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生命。

非音乐耳朵的审美只能感受到声音的一般物理属性,以及心理上的普通联觉对应(高音与响亮、低音与暗淡)等特性,更多的是感受到音乐的躯壳。从音乐作品的结构形态来看,音乐有结构复杂的作品,如交响乐、歌剧等;也有结构简单的作品,如流行歌曲、歌谣等。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由于音乐基础教育的缺乏,网络、媒体流行音乐的大量传播,中西文化的差异与西方古典音乐接受少之又少,因此喜欢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就不足为奇,而要了解结构复杂的交响乐等作品则会困难重重。但是正是这些结构复杂的交响乐等西方经典音乐作品则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极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

人们创造音乐并不是把它变成像语言一样的替代工具,在音乐中没有声音形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物象对应实体。在人们许多复杂的感情无法用语言形容时,音乐则能表现出这种想表达的东西。正如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在词无能为力的地方,有充分准备的音乐语言便出现了。”音乐是用纯感情的影响手段使审美理想感性化,成为直观的美。音乐的特点是以十分概括而又特殊假定的声音形象来表达人的情绪。因此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音乐耳朵,积累审美经验。缺乏审美经验的耳朵在倾听音乐时难以从音响中发现审美对象,难以与音乐产生真正的审美美观。欣赏音乐是要欣赏音乐本身的丰富感情和音响的有序之美,得到精神性的愉悦。

三、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校大学生音乐教育体系的建设,应充分整合高校的师资,利用教学设施、图书、网络等资源,科学合理地设置音乐类课程,创新改进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音乐公选课的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利用音乐会、学术讲座、音乐沙龙、广播、网络等形式,吸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拉近音乐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成为音乐审美活动的主体,成为促进高校音乐教育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一)整合师资力量,加强统一管理目前许多高校开设的音乐类公选课,是由音乐院系的教师或文化教育中心、团委等其他部门的人授课。由于一些学校对于音乐公选课的重视不够、审批不严,因此课程的开设缺乏统一管理、随意性大,同质性重复多(如大多数为名曲欣赏课)。一些虽毕业于音乐院校但并不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开设的课程,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因此有些课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高校应重视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与质量,由校内机构统一管理与统筹课程,整合师资力量。对于有教学资质、缺少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应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予以传、帮、带。学校应给予教师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使教师能开阔视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管理机构应定期举行教学研讨和观摩会,编写教材,不断完善教学法,请相关专家对于教师带课的质量予以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科学地设置课程,创新改进教学方法在各学校开设的音乐公选课中,名曲欣赏类课程最为多见。由于多数学生不掌握识谱和乐器,不了解音乐的特点,还缺乏音乐的耳朵,因此一开始就欣赏结构复杂的交响乐等作品困难重重。结合欣赏内容学唱某些经典歌曲、音乐主题旋律;将美术的色彩与音乐的音色、明暗做对照,讲印象派音乐结合欣赏印象派绘画作品等。在讲解音乐作品的同时,应注重拓宽相关的历史、美学、文学(如音乐流派、风格、歌词)等人文知识,将音乐融入时代的轨迹中去解读,使学生在聆听、感悟音乐经典作品,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体味到在大的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背后隐含的人文意蕴。

四、结语

高校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前沿,具有引领社会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作用。高校不仅要起到知识传承的作用,还要承担起塑造人格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人们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统一的基础上。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是因为它内具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度数,外具形象思维的情感空间。艺术会启动创新意识的成长。音乐会有助于创新人才能力的提高。了解学习音乐,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享受音乐带给我们欢乐的同时,使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创新思维得以发达,品德修养得以提高。

作者简介:郭山雨,男,出生于1973年1月,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现工作单位河南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系、高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教育体系音乐教育建构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阿来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8:26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17:4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52:17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中国市场(2016年32期)2016-12-06 12:51:24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40:40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34:07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14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