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统审美的融入

2015-07-04 03:28:44周力
北方音乐 2015年19期
关键词:融合教学

【摘要】二胡、古筝、琵琶等乐器是中国有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其演奏、音乐表现与审美常常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构成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文化。然而,在现代高校民族器乐的教学与实践中,往往过于注重学生对乐器演奏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传统审美意识的重要性。本文浅析了传统审美的内在含义以及传统审美在融入高校民族器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传统审美;融合

一、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致力发展民族器乐的意义

民族器乐作为我国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记载了华夏五千年来的音乐发展及衍变历程,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浓厚的艺术底蕴。随着时间的递进,岁月的变迁,中国民族器乐现已经成为世界乐器发展史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中国音乐文化的象征。

审美教育,是提高一个人综合素质,挖掘其潜在能力,培养其内在品质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客观看待传统审美,应具备三个要素:其一,得参透中国文化的内在含义;其二,是对人与自然的正确认知,应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其三,传统审美不仅要求我们学会理解它,更能将它的深层意义运用到生活以及学习中。审美与艺术是紧密关联的两个体系,人对于美的理解如果达到一种境界,并能够通过绘画、文字、音乐等特有的形式将自己对于美的理解表达、诠释出来,并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即为成功的艺术创作。

因此,高校的民族器乐教学也应将中国传统文化摄入教学范畴,不断丰富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手段,便能为深层次理解传统审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承自古以来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方法和体系,使得其发展和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直到二十世纪初,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将民族乐器作为专业学科在高校中展开教学实践,并将民族乐器系统化、科学化,搬上专业音乐舞台,在高校开设了民族器乐演奏课程,彻底告别了民族乐器一直处在民间生存的状态。自此,我国的民族器乐发展步入了一个科学高效、系统专业的时代。

二十世纪中后期,国家开始重视相关高校在民族器乐教学方面的发展,并加大了在硬件设施,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多方面的投入,专业学科的建设获得了空前的繁荣。新的形势下,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同时,要不断结合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基础之上,能够做到全面发展,以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胜任音乐相关的工作。随着教学实践多年来的探索,高校对民族器乐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教师的音乐演奏水准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完善。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重技轻艺。民族乐器在高校发展之初,所运用的教学体系大多直接借鉴国外的,从短期来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长此以往,就会逐渐脱离传统音乐的根,使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格变成单一、毫无生机的一味模仿。毕竟中国民族乐器根植于中国广袤的文化土壤中,其在特有的文化和情境中生成,如过度关注技能技巧的片面发展,只会造成人与乐器之间的脱节,使民族器乐失去了自己存在的真正价值。而现阶段各高校在民族器乐的教学中,仍过多的注重演奏技巧,甚至将技术与艺术画等号,缺少对学生艺术审美的提高。关键是没有传统音乐美学的教育渗入,致使他们所演奏的音乐缺少艺术性、传统审美性,同时制约了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束缚了我国民族器乐教学往更高层次发展。

二、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中传统审美融入所出现的问题

(一)授课教师教学意识的偏差

现阶段,很多高校民族器樂专业方面的教师对待传统审美的认识不够透彻,不明白其与民族器乐之间的关联,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教师对于传统审美的认识不到位。在他们看来,学生只需掌握熟练的演奏技巧,在课后加强训练,不断积累、丰富舞台经验,以便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音乐演奏职业的需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观念会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产生误导,因为这只是培养单一应用型人才,对传统审美和音乐美学知识的缺失,会使学生今后专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第二个方面,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判存在局限性,缺乏一个客观的评判标准。民族音乐具有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民族器乐演奏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的生理运动和堆砌,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偏概全,如以技能比赛或者音乐会舞台实践的方式来代替传统审美的学习与领悟,远离现实生活世界,缺乏情感体验。

以民族乐器的代表二胡为例,其丰富的表现力和酷似人声的音色成为极富音乐渲染力的乐器。如二胡经典作品《二泉映月》,是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的代表作,其音乐影响力早已享誉世界。阿炳在创作这首乐曲时已经双眼失明,生活窘迫。乐曲演奏时而凄凉婉转,时而慷慨悲壮,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但其实更多的是抒发主人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寄托,音乐精神应是积极向上的。学生在演奏这首乐曲时,如果没有了解此曲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者生前的曲折经历,将很难准确把握其音乐风格特点,自然无法客观诠释出作品的真实情感和精神风貌。

由此可见,民族器乐的演奏和教学,情感表达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灵魂,如若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启发,或是不重视艺术性的演奏层面,那么学生的演奏技巧再高超,从音乐价值的角度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审美理论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

对于高校音乐专业民族器乐的教育来说,它区别于其他非艺术类高校里音乐素养培育的公共选修课,这就意味着专业民族器乐教学中更应注重专业的内涵式发展,设置传统审美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从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来体现,逐步提高他们的传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一直以来,民族器乐的教学一直沿用的是师傅带徒弟,民间“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这是专业的特殊性。专业课教学每周只安排一课时,老师授课的对象只针对一到两名学生,虽说功在平时,但老师对于学生的作用十分重要,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其他时间学习利用的弹性是很大的,恰恰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把握好。由于课时的局限,教师很难兼顾到即将乐器的演奏技巧教授给学生,又使学生了解传统审美的内在含义;学生一般只注重自己是否掌握了老师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而忽略了其中的情感体验和课外自主性的学习。传统审美理论实际上是一个很宽泛的体系,其中的传统音乐美学更不是在一两次课程中就能够了解清楚的,所以,传统审美理论很难在民族乐器的实际教学中得以体现。

三、传统审美如何真正融入民族器乐的教学

(一)明确教学对象,定制个性化教学内容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和教学对象,而民族器乐教学又和其他艺术类专业教学一样,存在特殊性,本专业学生表现出来的特点是:他们对于民族乐器演奏专业的学习表现出充分的兴趣,并且具有很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由于演奏学习和训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其他方面如文化课知识的积累关注较少,不愿意主动学习。针对这样的问题,授课老师必須调整传统的教学思路,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专业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教学方案,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传统审美意识,并能够将这种意识融入自己的民族器乐学习中。因此,民族器乐教育不是老师单纯地对学生灌输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而需要教师鼓励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并进行再创作,不断地丰富舞台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器乐教学与传统音乐美学教育同步进行

由于课时的限制,专业课上学生所能学到的只是乐器的演奏方法等专业技能,而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作为一名民族乐器学习者来说,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具有很深刻的了解,才能使他们对所学乐器具有更透彻的认识,对于作品的处理和音乐情感的酝酿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演奏的作品也能够更好打动听众。鉴于这一点,除了演奏专业课以外,各高校还需额外开设传统美学教育课,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了解其中的内涵,使其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审美意识。

器乐艺术源于生活世界,它不可能脱离于人本身和文化情境而独立存在,对于学生传统审美意识的培养,理应贴近生活而非沉浸在单纯发展技术的扭曲世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注重民族乐器演奏教学中生活世界的回归,启发他们在演奏时融入自己所理解的传统音乐精神,久而久之,他们会在潜意识里构建起自己的传统审美意识。

结语

高校民族器乐教学与传统审美的融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民族器乐教师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理解与学习能力的双重考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民族器乐的教学需要和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不断丰富教学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在传授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充分挖掘民族器乐的深层内涵,赋予民族器乐教学体系以深厚的传统文化精神。

参考文献

[1].修海林,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民族音乐,2009(8).

[2].薛军,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民族器乐教学改革,音乐探索,2010(02).

作者简介:周力(1981—),男,硕士,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融合教学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34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