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

2015-07-04 21:59
今日财富 2015年36期
关键词:契合管理科学科学技术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倡导“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融洽和谐的重要性、迫切性已越来越明显的表现出来,在一定意义上说,“融洽和谐”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也影响到整个人类的未来前途和命运。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契合

高科技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但在目前世界各国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关系的背离和异化,导致了高技术条件下技术对人的功利化和标准化,造成了技术、管理对人性的压抑,产生了人与技术,以及技术与管理、人与管理关系的矛盾和对抗。

一、“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的高度契合,其要义是既要尊重科学更要倡导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航客机MH370的失联至今泥牛入海,实际上已经暴露出现代“尖端科技”的尴尬。我们曾经被告知,超级大国的卫星可以看到地面士兵的胡须;斯诺登的爆料显示,美国的棱镜计划几乎有能力描绘出一个人所有的生活细节。然而偌大一架载有239人的大飞机竟躲过多国雷达“天眼”,使得早期的搜救出现南辕北辙的现代版。这就给我们的现代人类一个提醒:当经济界和企业把“科学技术”、“管理科学” 视为为神明时,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人的“高难度动作”,不要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客机上的有关人员没有经过特别训练,也有可能带来躲过空中交通监管的灾难性后果,因此我们在重视高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

马航客机MH370的失联也再次说明,科学技术、科学管理也不过是一个神话。在整个马航客机MH370搜救过程中,先后有数十个国家参与,各国动用了堪称先进的商船、渔船、军舰、直升飞机、战斗机、雷达、卫星,仅中国就使用了21颗卫星之多。在这种以特殊方式进行的科技水平竞赛中,如果说哪一个国家对自己拥有的“杀手锏”隐而不露,那是很难让人相信的。然而,MH370的“终结”竟是以“猜”的方式作出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除了暴露出人类的“尖端科技”局限性,还存在着“科学管理”的另一面。也就是说,管理科学除了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哪一方面的作用都不能忽视,也难以简单替代。如果说前者应当力求科学,那么后者就力求正当。管理的正当与否作为管理社会属性的表现,忽视了它,同样会使科学的“天眼”失察。在对MH370号客机失联原因的分析中,疑云一度指向该航班的机长扎哈里,即使基于他精神方面的乖戾。即使飞行员是在被制服后以“战术躲避动作”造成失联,那也是在对雷达盲区的利用,使得空中监管成了“扯淡”。

二、将“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高度契合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始终

当前世界各国所实施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不仅有一个同本国国情、制度相结合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一个“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高度契合的问题,它内含着一整套有关“契合”的环境营造问题。因为离开了“契合”则势必使经济体制建设发生扭曲,建立不起来,甚至兴而复衰,这就提示我们要想实现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环境保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协调一致,就必须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契合发展的氛围。

(一)、在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过程中,重视人的自我人格的形成

任何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都是个人力量的物化,在相互联系中个人的力量即是生产力,因而解放个人也就是解放生产力,要解放生产力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中也就是首先要解放个人,使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个人解放问题不是一个地位高低,权势大小的问题,其核心是要确立个人的独立的自我人格,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特异个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的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中要切实把“契合”理念的弘扬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能只注重产值利润等经济指标,还要把员工看作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人,把他们看作科学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主体,充分体现其主人翁精神。人无疑要谋求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讲是对人的“人文关怀”未尝不可,然而人的发展首先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形成思想、表达思想、自我抉择、接受教育、享受文化的权利、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均是“契合”发展的题中之意,离开了“科学技术——人——管理科学”的高度契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就变的毫无意义。

(二)、在经济和社会的各项管理过程中,重视弘扬人的智慧的正能量

在马航客机失联的过程中,没有人怀疑机组人员的智商,甚至认为其驾驶人员规避雷达的动作超出了民航的水准。正是因为这一点,该航班机长扎哈里被认为故意造成飞机失联的唯一疑犯。尽管尚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这种怀疑,但扎哈里对飞行模拟器的着迷,很难说是在体现一种正能量,更向是有意避开家人,属于将自己“困在一个壳内”的消极情绪。假如管理者能够将扎哈里对飞行的这种着迷引导到正确的方向,或者及时排除其心理中的负能量,无疑更具有建设性而不是相反。

随着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显现,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人的智慧为本,我们必须走出以劳动力低廉为诉求的坐食人口红利惯性。以人的智慧为本应当具体表现为对知识的尊重,对创新成果的敬畏,而不是像马云所痛斥的那样,在创新者成功前试图将其“弄死”;其成功后又将其“恨死”。正如拿破仑所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这里的思想指的是人的智慧,一方面是“善假于物”,另一方面是对认识“黑箱”的超越。在“黑匣子”没有找到之前,马航失联客机的“终结”就不是科学硬件观察到的,而是靠多普勒效应在思想中“猜”出来的。假如没有尊重知识的正当管理,人们甚至不知道搜救该如何进行下去。

(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家和思想家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可见,人是一切的根本,文化是核心竞争力。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国家现代化。总之,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堅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发展中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只追求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不顾及或较少顾及人的生存条件、生活质量和人的素质改善和提高的程度。而是要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转移,也就是说所有的发展归根结底都要着眼于人,着眼于对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满足。人的生命和生活始终是第一位的,关爱人的生命,改善人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是发展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易启洪;李文;黄维柳; “数字化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 [J];桂海论丛;2006年06期

[2] 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4年01期

[3张兴国;可持续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猜你喜欢
契合管理科学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征订征稿启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2015年《管理科学》总目录
《现代管理科学》杂志理事会成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