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2015-07-04 21:59李春林
今日财富 2015年36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

李春林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邓小平不但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而且描绘并规划了具体蓝图, 领导制定了实现这个蓝图的路线、方针、政策, 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从而始终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大方向。而今,改革开放已成为深入民心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理论不仅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更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时代。

关键词: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发展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以过人的领导智慧和胆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作了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把握,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形成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梳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总体设计的完成过程,特别是他的一些重大思路的形成、发展过程,才能真正发现邓小平理论的无限生命力和伟大的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顺应历史潮流提出了改革开放任务

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之后向何处去?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是在困顿中徘徊,还是在危难中奋起?是变革进取,还是墨守成规?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当时的邓小平同志,尽管由于“文革”中第二次被打倒,尚未恢复工作,但他凭着敏锐的洞察力,深刻地认识到“两个凡是”的错误,并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认为,人们应把毛泽东思想看做一个科学体系;提出要把经过实践证明的毛泽东的正确思想即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错误区别开来;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大讨论;提出要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沿着改革开放之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1978年底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宣言书。

邓小平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紧紧扣住当今中国发展主题,以不断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重大矛盾、问题为主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果断实行全面改革方面,邓小平同志说过三句振聋发聩的话,一句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另一句是:“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还有一句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还说过:“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这表明,作出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和关键抉择,既是要摆脱我们党和国家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实现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又是要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赶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没有这样的觉醒,新时期就根本无法开创,新局面也根本无从打开。

对于改革发展的必要性,邓小平从正反两个方面做了阐释。从正面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做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 ;“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从反面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不开放不改革没有出路,国家现代化建设没有希望”;“如果放弃改革开放,就等于放弃我们的根本发展战略”。邓小平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当代中国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他明确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社会生產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这次革命的特点在于:其一,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对它的否定。其二,这种革命不再采取阶级对抗的形式。改革“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其三,这种革命是为了改变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道路。其四,这种革命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依靠亿万人民的实践自觉进行的。

全面的改革,全方位的开放。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改革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所有方面和环节,是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开放有两个内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只是对西方国家开放,而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所有类型国家开放。

邓小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他曾明确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的改革不能离开社会主义道路,不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两点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问题。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

以上这些思想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改革进程的不可逆性、改革地位的重要性、改革目标的科学性、改革方向的明确性、改革内容的全面性、改革原则的坚定性、改革实践的创新性、改革方法的灵活性和改革过程的长期性。这些思想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思想。

二、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

评价一个思想、一部著作、一篇讲话, 要重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邓小平理论, 放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考察, 去评判, 才能更显示出真理的光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方方面面巨大变化的事实, 是改革开放这伟大实践的果实,进一步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推动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可以说,新时期的历史,就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观点逐步转化为现实的历史。而今,改革开放已成为人民的自觉行为,已成为深得民心的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邓小平理论不仅为我们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更为我们建设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处处留下了他的印记。我们要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发展的思想,更加自觉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沿着邓小平开辟的现代化道路更快更好地发展,这是对邓小平同志的最好纪念。

在《邓小平文选》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生前最后20多年考虑最多、反复论述的就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即如何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邓小平对改革目标设计给予了高度重视。改革伊始,他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做了高度概括,即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此后,随着改革的深入,邓小平反复论述了这个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戰略目标内涵越来越清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样,“富强、民主、文明”就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目标。关于改革的任务,邓小平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发展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坚持改革开放就是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体制改革从内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通过开放从外部创造条件以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通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顺利发展。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他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我们就是吃了这个亏。改革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对这个政策,“我们的做法是允许不同观点存在,拿事实来说话”。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有力地激发了社会活力,推动了经济迅速增长。

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协调发展。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和政治的关系。经济发展决定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但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也会反过来对经济发展产生作用。为此,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两个文明”一起抓,“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反对“精神污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其次,要处理好“先富”和“后富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提出“先富”政策时,同时强调“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第三,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为此,邓小平提出了要大力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他强调,“实现现代化,要知识,有人才”,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此,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科教兴国”战略。

应该看到,现阶段我们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事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必须加快推进,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有的还相当严峻,如果听之任之,这些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必然会严重制约发展。为此,一方面要坚决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通盘考虑,使各项改革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相互促进;另一方面,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深化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用创新思维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邓小平曾一再叮嘱我们: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全新的事业,难免出现问题和麻烦,要坚持搞下去。今后即使出现风波,甚至出现大的风波,改革也必须坚持。邓小平的这一警世恒言,我们要永远记取。

纵观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孕育”、“生长”到“成熟”的过程,可以发现:邓小平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紧紧扣住当今中国发展的主题,以不断解决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重大矛盾、问题为主线,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始终是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性”,更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值得我们不断地研究和学习。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