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芬
【摘 要】将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巧用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优化
多媒体直观形象,将它合理地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就如何巧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境,可以为学生营造视、听、说并存的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如口语交际《有趣的游戏》一课,可利用多媒体再现三种游戏,老鹰捉小鸡、贴鼻子、丢手绢。图上小朋友们的神情让学生觉得这些游戏多么有趣,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游戏的世界”。这样,情随境生,学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同学们纷纷想把自己做过的游戏介绍给同学,同时学做自己不熟悉的游戏。
二、多媒体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媒体自身的优势为我们更好地突破重难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多媒体技术可提供丰富的图象及声音信息,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变静态为动态。让学生的感官获得多重刺激,在课堂教学运动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
如《阳光》中“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一句是理解的难点。在朗读感悟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画面,如,一段阳光照射下的小河的录像或一张水面波光粼粼的图片,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便领悟到了句子的意思。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例如,教学第一册《我多想去看看》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三、利用多媒体,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
通过多媒体的图象、声音和色彩传递教学信息,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认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学了《比尾巴》我们认识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同学们观看《动物世界》,看完之后,老师请同学们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位同学说看到长颈鹿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支毛笔。另一位同学说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椅子坐。学习《菜园里》时,我们城里的小朋友们对蔬菜的认识比较陌生,通过多媒体可以拓宽孩子们的学习空间,有的同学惊讶地发现:原来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它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看见了平时不曾看到的画面,认识了平时不曾了解的事物,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四、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之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能否流利地说、有感情地读是衡量语文教学成败的标尺之一。语文教学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开发潜能;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发展。为学生打下扎实、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语文基础,是每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教学中教师要凭借丰富多彩的语言,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知课文美的形象、陶冶美的心灵。如《林海》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将多种修辞巧妙组合,抒情生动鲜明,联想丰富深刻,语言准确优美。作者老舍先生把自己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和亲切舒服的感受融在修辞之中。教学时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把重点词句段读懂,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真实含义和所表达的不同情感。透过语言文字,在眼前呈现岭、林、花的美景,获得赏心悦目之感,理解“兴国安邦”的含义,从而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借助多媒体的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学生从知识的感知、内化到应用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他们的一切学习活动,实际上都为今后的创造活动打下基础。阅读中,学生从感知课文、内化语言到运用知识都包含着创造性劳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都会得到协同发展。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储存创造思维的内需;凭借想象的展开,提供创造性思维的契机;强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奠定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只有靠学生自己的创造性理解、运用,才是最有意义的。如教学《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时出示多媒体让学生观察冬瓜和茄子,让孩子们明白小燕子真是个好孩子!燕子妈妈让它到菜园里去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它一连去了三次,终于了解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特点:冬瓜大、茄子小;冬瓜是绿的,茄子是紫的;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多有趣呀!只要仔细观察,就会有新的发现。
为了有利于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采取的形式要多样、新颖,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伴随着热烈的求知欲望进行。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