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德影响下我国小学生勤俭教育问题之研究

2015-07-04 02:27阳琼敏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美德

阳琼敏

【摘 要】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勤俭教育。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一传统美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淡化,反映在小学生身上的铺张浪费作风更是让人担忧,而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力量,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勤俭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根据当前小学勤俭节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最后就解决小学生勤俭节约的教育问题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小学德育

一、小学勤俭节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勤俭节约认识之缺乏

1.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淡薄

由于现在的家庭只有两个孩子或者独生子女,很多家长都娇惯、溺爱和放纵孩子,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的态度,助涨了孩子的享乐和奢侈之风,导致孩子勤俭的意识单薄,主要表现在:盲目消费,忙不攀比,浪费水电等想象随处可见,更有些小学生不但没有节约的意识,而且还有学生认为没必要节约。由此可见,加强小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成为道德教育不可忽视的环节。

2.学生勤俭节约行为缺失

从勤俭行为缺失的角度来讲,主要体现在认知和现实行为的矛盾。就自我认知角度来看,有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有勤俭节约,这不但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生没有把想法付诸行动。就行为角度来讲,也有学生有勤俭的行为,但是有的只是在少数情况下,没有形成习惯。

(二)学校勤俭节约教育问题

1.教师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某种教育目标展开的,任何教育措施都是为着实现某种教育目标服务的。勤俭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之前预设的,它就是指所培养的人才在道德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只有确立了科学的教育目的,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展开,教师的教育活动才能有方向。在小学的勤俭教育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美德”是现阶段小学开展勤俭教育的具体目标。

2.学校勤俭节约教育方法实效低下

正确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主要的是依据学生个性特点为基础。而勤俭教育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用不同的勤俭教育方法进行因材施教。可现在很多学校没有明确的勤俭教育目标,无畏地给学生布置一些勤俭教育的作业,或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这样不但将学生引入误区,而且浪费时间。

二、小学勤俭节约教育问题存在的成因分析

(一)学校对勤俭节约教育的忽视

1.应试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勤俭教育的忽视

目前,我国的教育制度仍然偏重“应试教育”。只要“高考制度”不变,教育的现状就很难改观。教育也许会让人熟知《悯农》这首诗,但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辛苦,由此也就失去了学习这篇文章最初的意义。并且,教师在课堂上只是要求学生背诵这首诗,而关于诗的背景、作者想抒发的真情实感等都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而淡漠,却不知教会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这才是教育的终极价值。

(二)家庭中缺失勤儉节约教育

1.优越的生活条件消解了孩子的勤俭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越来越丰裕,好的生活条件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人们不再担心温饱问题,甚至很多人变得贪图享乐,奢侈浪费,因此,很多家庭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认为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的爱就是爱,他们诸不知这样对娇惯孩子,有的部分学生从小就养成了挥金如土的性格,全不知父母挣钱的艰辛,更谈不上勤俭节约。

2.“成绩好,一切好”的观点深入父母心中

在人的品德发展中,小学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小学阶段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现在,家长们都普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是好孩子,有的认为,孩子的品德无需教育,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品德也会发展。由此可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殊不知,分数只能代表孩子的一方面,而跟随者孩子的德、体、美、劳也占着不小地位,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三、解决小学生勤俭节约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

1.教师要树立勤俭节约美德的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因此,教师自己应该做到勤俭节约。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自己应该拥有好的素质,这样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2.让学生学会勤俭成为教师的教育理念

如果想要学生懂得勤俭,学会勤俭,那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有落实勤俭教育的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并把这种意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备课和上课时,教师应把能进行感恩勤俭教育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进行勤俭教育的情感体验。对于教师而言,只有教师在备课中真正走进作品,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对学生更好地实施勤俭教育。

(二)有效的开发勤俭节约教育资源

1.有效开发课程中的有关勤俭的教育资源

课程资源随着教育实践不断地积累、扩展和丰富,成为教学不断进步、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课程中感恩教育资源类型丰富,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应根据感恩教育的不同目标,灵活开发和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而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来开发勤俭教育的课程资源。

2.利用古今勤俭节约的故事实施教育

故事教育法能引发广大中小学生的兴趣、思考、讨论,达到培养勤俭意识的目的。教师可以选取课程中富有勤俭意义的寓言等故事,让学生明白勤俭节约的道理。故事教育法对于青少年来讲,生动又有趣,吸引力很大,效果也非常显著。教师应该多注意开发和收集课程中的小故事,特别是那些融合了时代因素和当今学生兴趣特点的故事,在课程内外呈献给学生,让他们在故事的阅读中体会感恩的真谛。

(三)适度开展以“勤俭”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勤俭理念得到升华

1.从多种正反案例的对比中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

从地球的资源危机到人类的过度消费、从父母的辛勤工作到一部分孩子的好逸恶劳、从同学中的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到好吃懒做、浪费严重,在多种案例的对比中是使孩子深切感受到勤俭节约的重要——勤俭节约不仅是为自己节约对我们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的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父母、他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片关爱、一点美德。因此,通过反面的例子可知在以后的生活中怎样有效杜绝奢侈浪费,正反形成对比能后让小学生更清晰的体会勤俭,懂得勤俭的意义。、

2.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勤俭节约的行为待我们去发现,去学习,如“不浪费粮食”、“不随意乱花钱,合理消费”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关键是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让他们树立勤俭意识,懂得艰苦奋斗,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懂得生活的来之不易。

参考文献:

[1]朱定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丛书——勤俭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陈泽奠.德育,从勤俭教育开始[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10)

[3]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传统美德
身边的传统美德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