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忠
【摘 要】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学生自主的阅读不但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而且对学生语言与思维的发展,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思想和性格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兴趣;多读机会;大胆 发言;交流平台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诸于儿童阅读行为,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阅读的基础,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为了既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真正把阅读教学落到實处,在阅读上,要提倡“上不封顶”,又要落实“下要保底”。具体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使家里有一定数目的藏书,但有些孩子往往没有养成良好地看书习惯,也不爱读书。经常听家长说:家里虽然有很多书,但孩子不愿看。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家长从自身的喜爱、自身的理解出发,以自己的喜爱为孩子选择课外读物,而孩子面对成人精心挑选的丰盛的“精神大餐”却常常欣慰索然,读书的效果当然是可想而知。因此我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鼓励孩子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由展开阅读活动。
二、把读书的权利交给学生
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最全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方法,课下扩充阅读,这些阅读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三、给学生读的机会,品味语言的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自主地进行阅读。如在引导朗读《圆明园的毁灭》时,先让学生选择文中最生动、最感人的语句进行自由品读,然后交流共同欣赏。有位学生选择的语句是: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该生读得声情并茂,教师顺势启发:刚才这位同学读时注意到了声调有高有低,语气有轻有重,速度有快有慢。现在再请他读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他读时表情怎样,哪轻哪重……再想他为什么要这样读。该生再读后,教师不急于让其他学生评价,而是让他们学着也开口读读这句话,结果学生以微笑的表情读出了对圆明园绝妙景色的欣喜。“金碧辉煌”重读出殿堂的光彩华丽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轻读出亭台楼阁的小巧奇妙,景色怡人。“热闹街市”高声快读出“买卖街”的欢快。“田园风光”低语缓读出流连山乡村野地的舒畅。最后,教师又安排男女生交替读。至此,学生对词语的揣摩,比较中领悟圆明园景色的千姿百态,万种风情;另一方面,学生在错落有致或高亢放读,或浅唱低吟中自主地获取语言的“意义与情味”,自由地表达感受。
四、给学生交流的平台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在充分阅读后,写出真情实感的读后感,然后粘贴到墙报上,其他同学阅读后,和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学生这样很感兴趣,纷纷投稿。再发表自己的建议。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小学会阅读,学会有成效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头等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努力做到,不仅要让阅读成为我们的孩子们最喜爱的事,同时也让我们孩子在阅读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文学的熏陶下,只要学生逐渐领悟到了文字的奥妙,它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文字深处,自己所写,也不逊色。结合了三者的风范,它们更是学生骄傲的资本。在日常或是课堂的发言中,学生滔滔不绝,流畅自如,不想博得喝彩都是不可能的。
语文教学,仅局限于在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不行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相互补充的,教师应该着眼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