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玉
【摘 要】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重要场所,语文教师在综合性课型的语文课上,如果能够精心设计“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故事接龙和主题性演讲”等形式的教学环节,必将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口语训练;策略
当前的语文教育由于考察的重点仅停留在字词句的书写和作文的训练方面,听说口语表达不是重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鉴定只是在演讲比赛中作为评分标准才被重视,平时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常常被家长和老师忽视,特别是在藏汉学生结合的一些学校,这种情况尤为显现。由于藏族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地区,远离都市,相对封闭,从小学开始都很少讲普通话,加之对汉字的陌生,在语文课堂上回答问题和口语表达时很不流畅,严重影响了学生展示自我、与人交流的机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交往越来越密切,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日益广泛的传播和提高,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一个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不善言谈,说话词不达意,缺乏口才就不能发挥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就不能很好的立足社会。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他的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则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这其中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尤为关键,因此,学生在学习语言的阶段,特别是语文课上,老师必须认真思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针对性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根据多年教授双语班的经历,提出以下几条策略。
一、大声朗读课文,不求甚解法
所谓朗读,就是运用声音把课文内容清晰明亮、富有感情地大声读出来,把诉诸于视觉的文字内容转化为有声音、有场景的活动,由于藏族学生对汉字比较陌生,对音域节奏比较敏感,我在教学中先教拼音,分清声调,读准普通话,不讲解字词意思,让学生大声跟读,在跟读中学生开始可以借助眼神、手势、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强化表达声音的节凑。接着让学生一只手捂着耳朵,一只手拿着课本大声快速地朗读,这样有助于强化声音节奏,产生体内震动的声、韵、调的声音回路,有效刺激右脑,因为右脑控制人类的语言行为,大声朗读能锻炼舌头、口腔肌肉和思维的协调性,在语言表达时能反应迅速地脱口而出。
不求甚解,就是在学习新的课文时,遇到新的字词先不讲解意思,因为藏族学生一旦了解了字词的意思,学生在语言表达时就要先想字的写法和意思是否一致,由于藏语和汉语写法的不同,相同意思就要进行两次思维的转换,必然导致口语表达吞吐不清、缺乏自信、断续和言不达意的情况。
因此,我在讲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这些课文时,先教他们每个字的读音,让学生掌握音、韵和调,再给他们描述出这些场景,接着播放冬天和春天的美丽景色,刺激右脑储存声音和场景的联系,一听到声音就对应出相应场景,看到场景就自然发出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声和意相对应。他们的口语表达就会流畅自然地表达出意思,就像我们听到“尴尬”一词时,第一次并不会写这两个字,但我们知道了尴尬的场景图像,听到别人的读出此音就会自然想到尴尬的场景。遇到尴尬的场景自然就会说出这个读音。
二、复述课文,故事接龙法
复述课文就是训练他们用自己的理解和角度去再一次描述课文情节的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右脑对课文场景的呈现,可以加深学生对情节的整体把控能力。在复述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短小的舞台剧表演为载体,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增强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课堂气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心理学家认为,口头表达是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活动制约的。嘴巴的讲和大脑的想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已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于内部的图像语言向外部有声语言的转化过程。人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并没有想象字或词句的写法而是伴随着头脑中图像的呈现,自然的发出表达意思的声音。在表达时,如果声音的音韵、节奏、铿锵有力,流畅自然,那么他的口才就具有感染力,交流时就会充满自信,增强成功的机率。
故事接龙法也就是先给出一个故事的小部分,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用他们的理解和想象接着把故事描述完整,越荒诞、怪异、富有创新就越好。这其实是思维延伸训练的一种方法,学生口语表达的训练除了要学会快速表达、发散表达外还要练习思维的延伸表达,即思考问题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从简单到复杂,由平面向立体转化的能力。例如给出故事:“从前,埃及特本城一古老的建筑中,有一根会演奏的门柱。每当太阳东升的时候,门柱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好像是管玄乐器吹奏的声音。人们传为奇谈,有的远道而来倾听门柱的声音……”。接着给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根柱子会奏乐吗?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大胆接着描述下去,故事和理由越荒诞越好。在中学的语文课堂中根据所学课文灵活地加进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又锻炼了他们口语表达和学习兴趣。
三、主题性演讲训练法
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除了在单一课型的语文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练习外,还可以在综合性課型的语文课上以五分钟演讲的形式进行训练。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有声语言为主要形式,态势语言为辅助形式,系统地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口语表达艺术。因为演讲以口语表达为主要形式,具有“真实性、针对性、综合性、感召性和艺术性的特点”。演讲者必须要有真挚的情感、合适的内容、敏感细腻的情感、灵活开阔的思维和匠心独具的艺术表演能力。在双语班中的教学中,因为他们大都是来自草地县的藏族学生,他们天生具有表演和唱歌的才能。在语文课上可以灵活地设计教学内容,以分小组的形式开展主题性的演讲比赛,再结合五分钟的才艺表演,老师和学生给演讲者以礼品和掌声的鼓励,这些举措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热情和表演积极性,从而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就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如果能够合理分配、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巧妙的设计一些有趣味的教学环节,以学生为本,有针对性的开展和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那么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一石三鸟的效果,在传达学生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又快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七田真,路秀明译.七田真超右脑学习法[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