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西宝卷与常州宝卷的同宗同源

2015-07-04 13:40柳旭辉
北方音乐 2015年6期

柳旭辉

【摘要】宝卷文化是一种讲唱结合的民间文化形式,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相间杂的说唱文学。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宝卷形成于宋元,流行于明清。目前,我国活态宝卷文化主要存在于两个板块地区,一是江浙沪板块地区,二是河西走廊板块地区。数百年来,仅存的这两大块宝卷板块地区从宝卷文化的内容、形式、类别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两者一个在河海之滨,一个在内地祁连山麓,看似相隔万水千山,实则血脉相连,貌似形同陌路,实则似曾相识。究竟是起源、发展、变化中的异曲同工,还是同宗同源发展变异中的一枝分叉,两地的学者,包括我国宝卷文化专家至今都各持不同的观点,本文试对河西宝卷与常州宝卷(作为江浙沪宝卷文化的典型代表)的同宗同源性作探索性分析。

【关键词】河西宝卷;常州宝卷;同宗同源

一、河西宝卷与常州宝卷的起源差别

河西走廊位于西北部的甘肃省西部,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新疆的交通要道,沟通西域的必经之地,佛教经此传入内地。河西宝卷在这一地区的流行范围大致包括现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敦煌市等辖区的大部分地区。河西宝卷研究学者普遍认为,河西宝卷是在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成熟、流行于明清。

常州位于长江下游,苏南腹地,滨长江,依太湖,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常州是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已有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自西晋起,便一直为郡、州、府治所在地,素有“三吴重地、八邑名都”之称。常州宝卷研究专家考证认定,中国宝卷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由常州武进籍皇帝梁武帝萧衍始创,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宝卷盛行于唐宋,延续、发展至明清,到清朝进入了一个鼎盛期。

由此可见,河西地区和常州地区相隔几千公里,地理条件迥异,河西宝卷和常州宝卷被通常认为的起源也是各不相同。河西宝卷起源于唐代,常州宝卷始自于南北朝时期,中间相隔近200年;河西宝卷源自敦煌佛经变文、俗讲,常州宝卷是由皇帝梁武帝萧衍(虔诚的佛教徒)始创,河西宝卷的起源严肃而正统,常州宝卷的始创具体而有形。在2014年11月全国靖江宝卷文化交流研讨会上,两地学者都认为河西宝卷和常州宝卷尽管相隔千里,但血脉相连,应该是同宗同源。但从双方各自对宝卷文化起源认定的巨大差别上,却丝毫看不出两者之间的交叉性、同宗同源性。

二、河西宝卷与常州宝卷同宗同源的几点探索性看法

通过对河西宝卷和常州宝卷的名称、特点、内容、表现形式以及受眾对象来分析,应该肯定地认为,河西宝卷和常州宝卷是同宗同源的,这也是大多数专家学者一致性的观点。甚至可以说,我国各地的宝卷文化都是同宗同源的,目前散落在东西南北的宝卷文化其实都是我国宝卷文化的一枝分叉后,结合各自区域文化再发展的产物,尽管各有差异,但宗源相同。为此,笔者试对上述观点作以下探索性分析:

(一)从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发展看,宝卷文化应该出现在同一个时期

宝卷文化是佛教文化在我国传播发展的产物,或者说,宝卷文化是佛教文化传播发展中的附产品,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佛教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就没有宝卷文化的出现。佛教自东汉初年进入洛阳后,逐渐在中国传播,但发展并不快。进入南北朝时期,历经三国、两晋战火纷飞的年代,佛教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当然,佛教的传播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经起伏,佛教信仰才得以深入人心。北魏时期就几经兴佛灭佛,最终在献文帝时期才促使佛教有序传播,首都平城(即今天的大同市)和洛阳先后成为佛教中心。而几乎同一时期的南朝,在梁武帝时期,佛教也发展到了最高峰,萧衍本人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得以有突飞猛进的传播和发展,除了佛教文化在上层建筑得到信仰、支持和推广之外,在民众中间的传播和浸透也是极其重要的。而在这期间,宝卷文化不仅已经出现,而且发挥了它重要的传播教化的作用。佛教在传播发展中,各类宝卷,包括佛教宝卷、民间宗教宝卷、世俗宝卷,发挥着其对于不同层次的宣传和教化的作用。曲高和寡,对于普通民众的宣传和教化,世俗宝卷的作用应该更加突出,更有针对性,所以目前在群众中流传至今的宝卷文化都是世俗宝卷,也就不足为奇了。许多学者认为常州宝卷的始创者为梁武帝萧衍,尽管有据可考,但定其为始创者,实在不妥,因为宝卷文化的产生是佛教传播的需要,它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应运而生的。所以,宝卷文化应该是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初就开始萌芽,并随着佛教的不断传入而逐步成熟,河西宝卷和常州宝卷的应该错前错后出现在同一个时期。

(二)从历史发展的变化迁徙来看,宝卷文化应该是一枝多叉的

从目前发现的仅存的宝卷文化分布来看,主要是江浙沪宝卷和河西宝卷两大块,还有山西介休宝卷和甘肃岷州宝卷等的零星分布,都已日渐式微。尤其是江浙沪宝卷和河西宝卷这两大块存在至今,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两地相隔千山万水,为何在宝卷文化方面却又血脉相连,这里面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在历史发展的变化迁徙中可以找到,翻开历史可以看到,佛教传入我国的时期,正值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再到两晋“八王之乱”,之后又是北朝五胡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兵荒马乱,生灵涂炭,恰恰在这个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最为严重,人口纷纷向较为安定的江南和河西走廊地区迁移,人口的迁徙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转移,而中原已经成为少数民族金戈铁马、践踏文明的场所。所以说,我国宝卷文化是同源的,现存的两大块宝卷文化,正是当时历史上人口迁徙所形成的。

参考文献

[1]冯锦文主编.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论文集[M].河海大学出版社,2014.12(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