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大地山东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民间根基,在民族器乐领域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众多艺术流派中较晚形成的山东笛艺对竹笛音乐的发展也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八、九十年代山东笛乐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对竹笛这一乐器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明晰对山东地区竹笛音乐发展做出贡献的诸多演奏家及其音乐创作、对主要作品的创作风格特征进行简要分析,便于竹笛教育者、演奏者在今后的学习、演奏、教学中更加准确的把握其风格与演奏特点。
【关键词】山东竹笛音乐;山东竹笛演奏家;山东竹笛作品
改革开放至世纪末(1977—1999),山东的竹笛音乐创作出现了继五、六十年代后的又一多产高峰期。改革开放后,竹笛音乐较之前有了更大的变化,其创作逐渐从“十年浩劫”的低谷中走出并恢复发展。
一、代表人物及作品
(一)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点概述
山东笛乐之所以一步步发展传承到今天,与一代代新人沿着前人的足迹探索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后的竹笛音乐是由新一代的新秀推动的。这些活跃在舞台上的演奏者多为专业音乐学院所培养,经过正规而系统的学习,在知识结构上有较大变化,因此是具有较全面的音乐素养和文化知识的演奏家及作曲家。
曲祥(1945—),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山东歌舞剧院名誉院长。1982年由中央文化部聘为著名笛子演奏家北方派代表,出席了全国民乐大赛“著名演奏家专场音乐会”进行师范演出和大师班讲座。曾赴亚、非、欧、美、澳洲等四十二个国家访问演出,受到高度赞誉。撰著了《沂河欢歌》笛子曲集、《笛子练习曲选》、《曲祥笛子曲选》等专著,现仍活跃于竹笛领域。
曲祥的笛曲豪放又不失华美,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时代气息,在丰富了这一时期人们娱乐生活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表达出了这一时期劳动人民的精神,写出了不少新颖、别致、个人风格鲜明的独特旋律;乐曲多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肥沃土壤,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不论是艺术性、技术性,还是实用性方面,都有着较高的价值;他的竹笛作品不仅对笛子演奏、笛子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学习笛曲创作的人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不仅广泛地演奏于音乐会舞台,还被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广泛地用作专业教学。
(二)主要竹笛作品
从以下整理出的众多较具影响力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前后,一大批改编、创作的优秀山东竹笛独奏作品不断涌现,这些竹笛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深受群众的喜爱,其中作为山东省创最高殊荣的曲祥引领了该时期山东笛子界创作的辉煌,并形成他创作的多产期。
80年代的笛子独奏曲《清泉话喜讯》(1980)、《青年舞曲》(1980)、《打谷机的笑声》(1982)、《儿童乐园(音乐会练习曲)》(1984)、《运动场上》(1984)、《非洲在前进》(1986)、《山泉》《千周万帆争起航》(1987)、《晨雾》(80年代)、《沂蒙山抒怀》(1988)、《沂蒙情》、笛子与乐队《向往》(1985)、吹打乐《银花似锦》(1986)、二胡与乐队《绿色的思念》(1989);90年代的笛曲作品《家乡的歌》、移植整理的民间乐曲《凤阳歌绞八板》(1994)、《水乡音诗》、笛子协奏曲《海韵》等。
二、作品音乐特征分析
这一时期竹笛音乐多采用民间曲调为素材来进行创作。如笛子曲《沂河欢歌》的引子部分选用了民歌《沂蒙山小调》为素材,到了后面快板部分则取材于山东民歌《赶牛山》;《凤阳歌绞八板》是以“凤阳歌”和“八板”为素材,交叉融合而成的笛子曲;笛子曲《千舟万帆争起航》中,将渔民号子加以提炼用作主题等。
民歌《赶牛山》(见谱例1)是流行于淄博的五声徵调式小调,描写了赶牛山庙会时的情景,内容生动形象,旋律轻快悠扬,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作曲家将其主体音调加工改编后贯穿于《沂河欢歌》快板中,将吐音、历音、花舌。滑音等演奏技法结合运用,表达出人们在劳动中心怀喜悦的感情。这一段速度较快,演奏时要注意连音、吐音的区分,合理的运用气息,气息要充足饱满。
谱例1 《赶牛山》片段
谱例2 《沂河欢歌》快板
《沂河欢歌》(见谱例2)这首乐曲取材于民间音乐素材,表现了勤劳的山东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场面。缓慢、深沉的慢板,如诗如歌的旋律引人入胜。快板粗犷热情,欢腾又带有舞蹈般的节奏韵律,全曲格调清新,情感质朴亲切。它使山东民歌的流传和推广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山东民间的特色音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竹笛在山东民族乐团中的概况
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民族乐队和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是在山东较具影响力的两大乐团。前卫歌舞团不仅培养了人才,还为了提高笛子的表現力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为20世纪中国竹笛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力。文革后经过几年的调整至80年代初,乐团横笛编制是2支。80年代以来,民族乐队中的刘凤山、朱可圣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竹笛作曲家和演奏家,曾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并为我军和前卫民族管弦乐队争得荣誉通过在全国及国际性民族器乐的比赛。至90年代初乐队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已走向成熟阶段,乐团竹笛(箫、埙、巴乌)编制2支 ,山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在80年代的竹笛编制是2—3支,这一时期曲祥创作了多种体裁形式的竹笛作品,乐团吸纳了一些优秀的竹笛演奏家,如王洪涛等人。
四、结语
新时期竹笛在伴奏、合奏与独奏等艺术表演形式上有大的发展,山东竹笛音乐艺术的发展应在能够保留自己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竹笛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山东的笛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繁桢.笛子与民族管弦乐<金色的山东>演奏技法与艺术表现探究[D].山东大学,2013(5).
[2]王兰兰.论竹笛的派别及艺术特色[D].云南艺术学院,2013(5).
[3]张钟中.曲祥笛乐艺术特征的探析和分析[D].中国音乐学院,2013(4).
[4]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山东卷[M].大象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李芳,济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理论系本科在读。
指导老师:王梅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