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的中医治疗体会

2015-07-04 00:10王广波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医

王广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医辨病治疗及辩证治疗原则。方法 选取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总结临床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结果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前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为25.55-2.2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通过中医辨病治疗结合患者的症状针对性用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室性心动过速;中医;辨病治疗;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是指快速地心搏持续3次或更多地出现,且频率一般超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临床上主要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速、期前收缩、扑动和颤动。心律失常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十分不利的。在中医上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也在不断地完善,其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1] 。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医治疗心率失常的辨证治疗药物使用方案及临床疗效。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8例,22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32岁,年龄最大者65岁,患者平均年龄53岁。

1.2方法 辨证论治(1)心胆气虚证:[主证]心悸不宁,善惊 易恐,稍惊即发,劳则心重,或兼胸闷气 短,坐卧不安,少寐 多梦,舌质淡红,脉 细或动数。[治法]镇惊定志,养心 安神。[处方]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齿20 g,白参10 g,石 菖蒲10 g,远志6 g,茯苓10 g,茯 神 10 g,琥珀3 g,炒酸枣仁10 g。(2)心气不足证:[主证]心悸气短,心中 空虚,胸闷 自汗,舌淡,苔薄白 ,脉结 代。[治法]补 益心气。[处方]养心 汤加减.黄芪25 g,人参10 g,茯苓10 g,茯神10 g ,法半夏10 g,当归10 g,川芎10 g,远志6 g,肉桂3 g,炒酸 枣仁15 g,柏子 仁15 g,五味子5 g,炙甘草5 g。 (3)气阴两虚证:[主证] 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闷,口干耳鸣,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舌淡或淡红。[治法]益 气养阴。[处方]生脉 散加味。 白参10 g,麦冬15 g,五味子5 g,生地黄15 g,丹 参15 g,柏子仁15 g,桑寄生15 g,炙甘草10 g,黄连3 g。(4)心脾两虚证:[主证] 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眩晕健忘,失眠多梦,睡眠不安,思虑劳心则甚[2],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处方]归脾汤加减。白术10 g,党参15 g,黄芪15 g,当归10 g,茯神10 g,远志6 g,炒酸枣仁15 g,木香6 g,龙眼肉15 g,阿胶(烊化兑服)10 g,炙甘草10 g。

1.3疗效判定 显效 患者临床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状消失。有效 胸闷气短、心悸气短症基本消失。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有加剧恶化持续发展表现。

1.4统计分析 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临床所有采集数据均用u检验,数据资料均用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结果,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分析,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前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为25.55-2.2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3讨论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治法有3个:一是辨证论治,但辨其证,不管何种心律失常,皆从证而治;二是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单味中药;三是提高机体对心律失常的应激和耐受能力。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多由于脏腑气血阴阳虚损、内伤七情、气滞血瘀交互作用致心失所养、心脉失畅而引起。中医对心律失常不按房性、室性、期前收缩、逸搏、颤动、扑动等分,但见心悸怔忡,再凭脉判断。其脉多见迟、数、结、促、代5种。迟脉、结脉见于缓慢性心律失常,数脉、促脉见于快速性心律失常,代脉则见于二联律、三联律等 [3]。

通过本文研究显示,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药物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对比评估,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37.75-3.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后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为22.55-2.3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胆气虚证前患者心悸不宁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前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为36.85-4.5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为25.55-2.25,中医辨证论治疗心气不足证后患者胸闷 自汗评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说明中医通过心胆气虚、心气不足、心阳不足、气阴两虚等方面的病症临床综合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种症状引起的病症,效果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伟 .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4,20: 184-185.

[2] 周冬.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中国民间疗法. 2014,22(08): 62-63.

[3] 吳莎芳.中西医结合治疗31例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09: 1964-1965.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